鞋店洗坏限量球鞋被判赔2.19万是怎么回事?
4月22日,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了一起因洗护不当导致的服务合同纠纷案。原、被告就因一双3.65万的限量球鞋,对簿公堂。“法官你看,我三万六买到手的鞋,穿了不到三个月,被洗成这样,他一定要全赔!”原告小伟情绪激动地说道。
“我洗一双鞋子才收35块钱,现在你要我赔3万多,我不同意!”被告大刘也一脸无奈。事情源于去年7月底。爱鞋的小伟在杭州某店内买到一双名为AJ1OW的联名芝加哥白黑红限量球鞋,购买价格为3.65万。同年10月2日,他将穿过的球鞋送到大刘的擦鞋店进行清洗。可三天后,小伟取鞋时大吃一惊:两只鞋面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右鞋的鞋面更是“面目全非”,老板大刘甚至还自行更换上了非原装鞋面。
小伟非常心痛,当即要求大刘进行赔偿,但双方对赔偿价格争执不下。2月24日,小伟将大刘诉至萧山法院。小伟认为,大刘的擦鞋店注册时间为2012年,具有较长从业时间,理应了解这双限量球鞋在行业内的价值。而且这双鞋,小伟十分爱惜,仅穿过几次,成新度较高。“我愿意赔,但这鞋的出厂价是1880,凭什么我要赔3.65万?”大刘也气不打一处来,他认为,虽然小伟提供的票据中显示购买价格为3.65万,但是该球鞋的出厂价格是1880元,小伟购买时价格虚高是因市场炒“鞋”导致;自己对于球鞋受损的事实无异议,愿意修复鞋面,按出厂价格1880元进行赔偿,并另行适当补偿1000元。法院审理后认为,案涉球鞋的价值不能仅根据出厂价进行认定,其实际价值应包含升值空间价值,且升值空间占据了主要部分。大刘将球鞋洗破后,自行修理并更换了非原装鞋面,导致球鞋价值基本全损。结合球鞋的折旧率、实际使用时间、鞋子残值等因素,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认定球鞋购买价格的60%即2.19万元作为原告损失,并判令大刘限期支付该款。法官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管好相关购物发票、收据等材料,作为在事后产生纠纷时主张权利的依据。同时,服务提供者也需要在交易之初对相关物品的特性进行确认,并根据其特性提供相应服务,避免相应矛盾的发生。
法院最后判决
法院审理后认为,案涉球鞋的价值不能仅根据出厂价进行认定,其实际价值应包含升值空间价值,且升值空间占据了主要部分。 大刘将球鞋洗破后,自行修理并更换了非原装鞋面,导致球鞋价值基本全损。结合球鞋的折旧率、实际使用时间、鞋子残值等因素,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认定球鞋购买价格的60%即2.19万元作为原告损失,并判令大刘限期支付该款。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需要注意保管好相关购物发票、收据等材料,作为在事后产生纠纷时主张权利的依据。同时,服务提供者也需要在交易之初对相关物品的特性进行确认,并根据其特性提供相应服务,避免相应矛盾的发生。
你愿意为“限量球鞋”买单吗?
中年人:
“炒鞋”更像是孩子们的一种游戏。可以适当满足孩子需求,但也要适当控制。因为孩子心态还不成熟,如果纵容,会形成孩子虚荣和攀比的心理。孩子有他们喜欢的东西,只要经济允许、市场规范是可以的。”
圈外人:
家在河北的任女士平时并不太关注日常用品炒作等相关内容。她表示,对于炒鞋这种现象,自己的消费主要与收入水平相挂钩,根本不会参与这种“炒鞋”活动。
“圈内人”:
跟风炒鞋的风险就是,自己并不知道所谓的“炒鞋”到底是圈内大佬设计的局还是在真心收购。市场上球鞋的价格大部分还是由限量、联名、明星上脚热点等真正的价值决定的。
业内人士:
这些被爆炒的“限量鞋”类似于名包名表,本身既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又因为稀缺性而被赋予“保值增值”功能。“炒鞋”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者通过操纵体量较小的限量版鞋品市场,有意抬高市场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尽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炒鞋”可能是一种爱好或基于某种情结,但自己觉得更多人是跟风和从众心理,还有虚荣心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