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破亿。疫情阴霾下,各国都期待依靠疫苗走出黑暗。自新冠疫苗上市以来,各国纷纷制定计划,试图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但是近期,由于疫苗交付量低于预期、高价囤积疫苗等问题,一些国家陷入疫苗“争夺战”。
药企供应不足:接种计划有了但疫苗“没”了
欧盟委员会此前发布一份建议文件,呼吁欧盟成员国加快新冠疫苗接种速度,力争在今年夏季完成70%成年人的接种工作。但药企无法供应充足的疫苗似乎打乱了这一计划。
1月22日,疫苗生产商阿斯利康宣布,受产能限制,今年第一季度向欧盟交付的新冠疫苗由原定的8000万剂减至3100万剂。阿斯利康削减交付量使接种速度本就落后的欧盟雪上加霜。根据Our World in Data网站数据,截至2月7日,英国超过18%的人口接种了第一剂疫苗。相比之下,德国和法国这一比例仅有3.91%和3.13%。
阿斯利康延迟交付新冠疫苗“激怒”了欧盟。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要求同疫苗厂商在新冠疫苗的交付问题上进行更为透明的对话,以明确疫苗延迟交付的原因。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多次敦促阿斯利康履行疫苗合同,并警告将采取法律手段。
对于欧盟的指责,阿斯利康方面表示,欧盟的供货时间被推迟是因为与欧盟达成疫苗供货协议的时间比英国晚了几个月。该公司仅在合同里承诺“尽最大努力”供货,没有法律义务按精确时间表向欧盟交付疫苗。
欧盟不接受阿斯利康的说法,并发起“反击”。欧盟以“提高疫苗透明度”为由,宣布实施“疫苗出口透明机制”。根据该机制,所有在欧盟境内生产疫苗的公司在向欧盟以外出口疫苗时,都需要得到欧盟成员国的许可。世卫组织批评欧盟这一新规定“没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