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一人恭恭敬敬地端上一碗菜肴,慢慢打开包裹的荷叶,里面竟蹦出一只癞蛤蟆,满座宾客无不大吃惊……”这便是近日在中央一套黄金档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的一场镜头。画面中老戏骨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与两个儿子进行一场激烈的争吵戏,大儿子直呼其名,歇斯底里指责无情无义的陈独秀……从表面上看他们这“冤家”水火不容,事实上是父子情深。
一、“冤家”父子:注重家风重视子女教育
陈家是安徽安庆城有名的书香门第。陈独秀更加重视子女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养成,他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与孩子们聚少离多,但是他非常关心他们的教育和成长。据陈独秀回忆,在孩子们幼年时陈就实行了“寓教于乐”的法子,例如“一面和他做游戏,一面就是教他学问,叫小孩子个个欢天喜地,情愿受教”。陈延年、陈乔年是他长子和次子,表面上他们水火不容,实则他更是倍加呵护。1915年,陈独秀将两个孩子带到上海读书。陈独秀采用“自创前途”家风,让孩子寄住在亚东图书馆《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里,每月给10元生活费。1917年陈氏兄弟进入震旦大学,开始半工半读,每天吃大饼,喝自来水,过着夏无蚊帐,冬无棉衣,一件夹衣四季不离身的生活。看到兄弟二人如此清贫,陈独秀的家人和朋友们见了都连连规劝,多有责怪陈独秀之意,但深谙人生艰难的陈独秀则坚持“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陈氏兄弟俩也坚持不向父亲索取,不要家庭接济,而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
陈延年、陈独秀、陈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