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方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的又一消极动向,再次凸显日本长期以来对待侵略历史不端正、不老实的错误态度和做法。
向大洋排放核污染水而引起的不满还在发酵,菅义伟内阁又在历史问题上玩起了文字游戏,用“慰安妇”替代“从军慰安妇”,以“征用”替代“强征”。日本文部科学省也已经表示,将据此调整教科书的相关表述。
日本政府为何短时间内,一再在敏感问题上作出对国际社会尤其是邻国的挑衅行为?难道是菅义伟内阁试图靠抱紧右翼保守势力的大腿,以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
来源:中新画报
删除“从军”意在脱钩
菅义伟内阁27日通过一份议员答辩书。根据这份文件,日本政府以“从军慰安妇”一词“可能招致误解”为由,删去“从军”二字,以“慰安妇”进行替代。
“‘从军’一词在日语中本有美化的意涵。但日本政府的修改并非为了尊重历史,而是为了切割政府、军队与‘慰安妇’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表示。
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对其随军人员多冠以“从军”一词,如从军记者、从军护士,以凸显其“殊荣”。但实际上,即便没有“从军”修饰,“慰安妇”一词本身也带有美化色彩,是遮掩其丑恶至极的性奴隶本质的产物。
1993年8月,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发表著名的“河野谈话”,首次承认日本强征“慰安妇”并道歉。此次谈话具备明显的进步意义,却也一直遭受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激烈批评,日本政府内部也不时有杂音传出。
1993年8月发表“河野谈话”,并就此道歉的河野洋平。来源:新华社
2014年时任安倍政府公布“河野谈话”调查报告,称当年“谈话”出台受到韩国政府干预。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中韩等亚洲邻国的强烈反对。
一位匿名研究者表示,“慰安妇”来源复杂,国籍众多,身份多样。虽然日本国内的确有部分女子自愿选择成为“慰安妇”,但这无法掩盖大部分“慰安妇”是被日本政府欺骗、强征的历史事实。
“此次删去‘从军’二字,日本意在表明‘慰安妇’与政府和军队无关,而是人贩子、妓院老鸨的责任,即日本右翼所主张的‘本质上是商业行为’。”苏智良分析,“但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韩等国,大量史料足以证明,正是日本政府和军队一手制造了‘慰安妇’制度。”
抹去“强征”文过饰非
除“慰安妇”问题之外,“强征劳工”也是日本的又一历史污点。日本政府此番以当时依照“旧国民征用令”为由,要求以“征用”替换“强征”等直戳本质的词汇。
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及军队在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等地的日占区强制征用了大批量劳工。这些劳工在人身威胁下被迫从事大量繁重、危险的工作,却不得不忍受种种非人待遇,许多人死于非命。
反映朝鲜半岛被强征劳工命运的韩国电影《军舰岛》。来源:电影宣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