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环球深壹度|强硬派上台,是伊朗国内对美国打压的报复性反应
文|金良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6月19日,伊朗内政部宣布,司法总监易卜拉欣·莱希当选为新一任总统。鉴于伊美关系发展的独特逻辑以及莱希的独特地位,伊朗与美国关系的敌对一面不会改变,动荡性可能进一步突显。
6月18日,易卜拉欣·莱希在伊朗德黑兰的一个投票站投票后发表讲话。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哈拉比萨斯摄)
诚然,作为在内外交困特殊时期诞生的伊朗总统,莱希没有理由不去改善伊美关系。尽管美国正在衰落,而且正在实施从中东地区收缩的战略,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仍然是关乎伊朗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正是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切断了伊朗对外贸易的结算通道,导致伊朗对外经贸联系被严重削弱;美国对伊朗的能源制裁导致伊朗财政收入锐减,民生困难难以纾解。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已经40余年,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日益成为民众能否对政府保持信任的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谁出任总统,都会将改善对美关系作为优先事项,来自伊朗保守派阵营的莱希也不例外。
6月18日,人们在伊朗德黑兰一个投票点投票。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哈拉比萨斯摄)
然而,即使莱希有意改善对美关系,也很难将其意图付诸实施,因为伊美关系的主导者并不是伊朗,而是美国。事实上,在伊美关系多年的发展史中,诸多伊朗领导人都曾经努力尝试去改善对美关系,结果是没有一位获得成功。而且每一次尝试,非但没有带来伊美关系的改善,反而导致伊美关系陷入更为严重的对立。
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期间,曾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吸引美国石油公司投资伊朗,试图为伊美关系改善创造条件,但却遭到美国国会通过《达马托法》制裁伊朗,限制对伊朗石油领域的投资;哈塔米担任总统期间,伊朗曾竭力配合美国“9·11”事件后在阿富汗打击恐怖主义,并帮助美国在阿富汗建立过渡政府,但小布什总统却在国情咨文中将伊朗列入“邪恶轴心”名单;鲁哈尼在任期间试图通过达成伊核协议缓和对美关系,但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退出伊核全面协议,并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
6月18日,总统候选人央行前行长阿卜杜勒纳赛尔·赫马提(中)在伊朗德黑兰一个投票点投票。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哈拉比萨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