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经中文网”10月22日发表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凤山太成的专栏文章《美国对华技术管制陷入两难》。
文章称,中美已重启贸易谈判。针对作为焦点之一的高科技出口管制,美国看起来一边倒的强硬,但实际上松松垮垮。所谓“防止技术外流到中国”的法律修订已经过去3年时间,但美国政府拒绝编制国会要求的管制清单。相反,讨论这些举措耗费时间、陷于被动的风险正在提高。
文章提到,美国商务部主管出口管理的工业和安全局(BIS)负责人、商务部代理副部长杰里米·佩尔特(Jeremy Pelter)9月上旬在国会听证会上断然拒绝了美国国会的要求,表示“虽然将遭到误解,但不会发布清单”。
该清单列举了美国今后将实用化的“新兴技术”以及所谓的需持续警惕的“基础技术”,这些将被纳入管制对象,被纳入2018年8月通过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
凤山太成认为,虽然美国针对个别企业的出口管制将继续实行,但以技术为单位加以限制的ECRA的落实显得迟缓。
美国共和党10名参议院议员6月给美国商务部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M. Raimondo)写信,要求编制管制清单。听证会上,美国中美贸易专家称,“3年里什么都没做。难道还要再等3年才做吗?”“真是官僚作风”。美国商务部则始终坚持进行解释,但同时并不编制清单。
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长期分歧为何会发生呢?
文章认为,从一系列讨论浮现出来的是对华强硬政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实际情况。在中美贸易争端刚刚开始的3年前,美国政府也很积极。对于“新兴技术”,首先在2018年11月列举了人工智能(AI)、量子和机器人等14个领域。“政府打算在广泛领域加以限制”,引发的影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