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去世 孙毓敏个人资料简介 - 即时 - 国内资讯 - 中猪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即时 » 正文

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去世 孙毓敏个人资料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3-29 14:27:4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猪商务网  浏览次数:90
核心提示: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处获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的弟子孙毓敏于2023年3月28日晚于协和医院去世。孙毓敏为第二批国家级...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处获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的弟子孙毓敏于2023年3月28日晚于协和医院去世。

孙毓敏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亲传弟子,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前院长。

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去世 孙毓敏个人资料简介

著名荀派表演艺术家、荀慧生亲传弟子孙毓敏3月28日去世,享年83岁。出生于上海的她被剧作家吴祖光称赞“功崇唯志,业广唯勤”。她喜欢穿红色上装:美丽、生动、热烈,就像她演过的戏。

2004年,64岁的孙毓敏凭借《陈三两》获得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记者问起桃李满天下的孙毓敏有那么多弟子得了白玉兰奖,为何自己还要来参评,她笑道:“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啊,因为我爱白玉兰,我爱上海!”

“一到上海演出,我眼睛冒光”

上海是荀派艺术的发源地,荀派艺术源于上海,扬名于上海,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滋润了荀派艺术,荀派艺术也丰富了海派文化。2018年,孙毓敏为“荀艺薪传”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上戏戏曲学院两校艺术交流专场演出督阵。“我特别重视上海,上海是戏曲的福地,一到这里演出,我眼睛冒光。荀慧生先生在上海舞台走红。这次我们带来的戏有青春感、有年龄感,可以让戏迷观众重温荀派艺术精髓。”

孙毓敏桃李满天下,在上海有不少学生。2018年11月,上海京剧院演员李文文拜孙毓敏为师,“孙老师来到上海指导电影工程,在常秋月师姐的引荐下,我见到了老师。那段时间,我天天去宾馆拜访老师,老师教我的第一出戏,就是《杜十娘》。这出戏的学习,帮我完成了从‘学员’到‘演员’的转化,让我明白了戏是什么,要怎样去演。”

孙毓敏不仅把从荀慧生那里学到的戏仔细整理归纳,还通过不断收徒让荀派艺术发扬光大。“京剧艺术就是人的艺术,一门艺术想要流芳百世,就必须后继有人。”她鼓励李文文,“现在是戏曲发展非常好的时期,国家有政策扶持,还有多种资金支持,青年演员更要趁势而上,多学戏,而且要赶快学,要一出接一出,攒到一定数量一定规模,多演出,才能让观众记住你。”喝过拜师茶,孙毓敏拿出整整一个小推车的书籍作为礼物赠送给李文文,其中不仅有她毕生整理的表演经验和荀派艺术文献,还有14出荀派折子戏的课程。

2012年1月,“孙毓敏舞台生活六十年”率弟子演出专场在上海举行,常秋月、唐禾香、熊明霞、许翠、张悦、方开柳等孙毓敏亲传弟子轮番登台,排演孙毓敏独创的代表剧目《双玉缘》《棒打薄情郎》《狮吼记》《陈三两》《姊妹易嫁》《掌上珠》《翠屏山》《一代贤后(生祭)》《痴梦》等。这九出凝聚着孙毓敏60年舞台艺术精华和创新精神的剧目囊括了青衣、花旦、泼辣旦三个行当的表演,体现了荀派艺术的唱、念、做、舞各种技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的重要发展和创新。2003年10月,“孙毓敏舞台生活50周年展演活动”也曾来过上海,孙毓敏演出她独创的新编剧目《陈三两》《狮吼记》,还率领她的16名亲传弟子上演《红娘》《红楼二尤》《勘玉钏》等荀派经典剧目。

孙毓敏和弟子在一起。左起:李文文、唐禾香、孙毓敏、许翠、熊明霞。蒋迪雯 摄

孙毓敏对上海的眷恋甚至延伸到择偶,她与丈夫经人介绍结识。她曾回忆,“他来了,一听到上海口音,便唤起了我怀恋故乡的温情。1972年底,我到了上海他的家中。在他只有四十元存款的情况下,我们举行了简陋的婚礼。”

荀慧生为她“牵马坠镫”

孙毓敏从小家境贫寒,十岁开始学戏,初习武旦,后专攻花旦。1953年她转入北京市戏曲学校,从张君秋学戏,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荀慧生京剧团,同年拜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为师。荀慧生把自己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刚刚排好的《荀灌娘》给孙毓敏演出,亲自扮作马童,为孙毓敏扮演的荀灌娘“牵马坠镫”。

首演《荀灌娘》使孙毓敏一举成名,此后她长期担任主演,一年演出在二百场以上。孙毓敏曾回忆,虽然戏越唱越红,但当时她的生活依然非常拮据。为了能和远在新疆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团圆,她努力节省每一分钱,甚至一次次去卖血,一直卖到第十七次血,才凑足车钱,把相依为命的母亲和妹妹接到北京。

孙毓敏一生坎坷,曾被调离北京,发配河南。性格倔强的她跳楼,导致腰椎断裂、双脚粉碎性骨折,脚跟骨碎成二十几块。孙毓敏曾回忆,“在河南医学院住院三年后,我又回到了河南省京剧团。正好团里排练《奇袭白虎团》,缺少一个群众角色,我就顶了上去。尽管这个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而且站在舞台的最犄角,不被人注意,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毕竟重新站到了专业演出的舞台上。”

荀派戏多演下层人民,舞台上需要经常下跪,《红娘》里有跪,《金玉奴》里有跪,《红楼二尤》《玉堂春》里都有跪,孙毓敏咬着牙给自己加压,1978年重返北京舞台,成为全国戏剧梅花奖、首届梅兰芳金奖获得者。

在《解放日报》撰文分享京剧普及经验

1991年,孙毓敏受命出任北京戏曲学校校长,成为北京戏校继郝寿臣、马连良、荀慧生、尚小云之后又一位当家人。她以“四小须生下江南”为开端,一改过去关门办学的做法,使戏曲教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3年6月、12月,孙毓敏先后在《解放日报》发表《在台湾普及京剧》《普及京剧应从娃娃做起》。提及京剧普及经验,她写到,“我一般先了解一下台底下的听众是票友社的,还是纯外行,如是票友社的为主,我就重点介绍荀派艺术的三化三感,也就是:生活化、个性化、趣味化、时代感,真实感、幽默感,并以对比的形式连说带唱地解释几大流派的不同之处,着重分析荀派艺术唱、念、做、舞的独到之处。如果台底下坐的是纯外行,我就拿出早已预备好的脸谱及各行当的头饰,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逐步走向剧场。”

孙毓敏与梅葆玖、谭元寿等人一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继完成荀派艺术的全部音配像工作后,孙毓敏还致力于荀派艺术的宣传和普及,制作剧本集、伴奏带、曲谱集、唱腔集等,还忙里偷闲写出《孙毓敏谈艺录》等著作。

孙毓敏自称是“旦角中的麒派”,努力学荀之外,她的功夫用在戏外——能书法,能写作,能讲学,能揣摩世间的各种人情戏理。同行常开玩笑:孙毓敏贼精,最会偷戏。她的《痴梦》源于昆剧,又有她的独创。唱腔是她和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作曲高一鸣共同设计的,既有荀派特色又富于新意。

人到中年后,孙毓敏脚弓变形、脚趾移位,依旧每年演戏一百六十天,“几乎没有请过一天病假”。



 

  以上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去世 孙毓敏个人资料简介”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中猪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