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速提振消费 市场回暖吸引世界 - 社会热点 - 中猪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中国加速提振消费 市场回暖吸引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13 01:11: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猪商务网  浏览次数:102
核心提示:一天的清明假期,吸引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携程平台预测,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2亿人次新高。越...

一天的清明假期,吸引国内旅游出游2376.64万人次。携程平台预测,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2亿人次新高。

越来越多的地方文旅部门官员推介旅游资源、特色产品……各地先后推出产业促进、财政激励、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政策大礼包”,力争让“流量”变“留量”。

中国加速提振消费 市场回暖吸引世界

中国旅游研究院2月预测,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5%。

“‘文旅热’反映出消费呈现回暖向好趋势,对恢复和扩大消费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是促进国内消费繁荣的‘信心催化剂’。”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回暖。3月份,全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连续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零售业景气指数持续回升至50.6%;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指数相比去年底大幅增长。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各部门各地政策持续发力,助推消费市场加速复苏回暖。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湖北、山东等地近期密集发布扩内需行动计划,瞄准“创新消费场景”“促进绿色智能商品”等积极优化消费环境。

英国《金融时报》近期援引花旗银行分析师的预测报道称,中国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1%,达50万亿元人民币。

近期,跨国企业高管纷纷开启以中国为目的地的业务交流、商务考察之旅。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说:“星巴克、麦当劳在中国开店的速度越来越快,所有人都希望能参与到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去。”

开年以来,贺利氏位于辽宁沈阳的高纯石英制品新厂建设项目全速推进,预计2024年6月投产运行,包括电动汽车材料、贵金属循环利用等近10个投资项目正在中国各地全面展开。

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公司会持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和技术,满足中国客户业务发展和相关产业升级需求。”

近年来,中国高质量发展引领增量创新,加快推动消费市场进入消费升级、模式创新的快车道。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销量分别达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26.1%。

特斯拉日前宣布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奔驰计划今年向中国市场投放6款全新纯电车型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宝马提出为中国客户提供11款纯电动产品。“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我们要跟上中国发展的速度。”北京奔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铭博说。

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住房改善、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需求热点不断涌现,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成为消费市场新特征。

“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加快数字化、低碳化转型,为我们创造了广阔市场机遇。”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说,在华十年来,“云科技”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中国持续搭建国际展示交易平台,消费日渐成为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融合的新桥梁。

正在海南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展览面积较上届增加20%,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将有300多个品牌发布1000多个新品。

消博会的连续扩容升级,折射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大市场,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需求。

从进博会、广交会,到服贸会、消博会,中国“展会矩阵”的溢出效应正在不断放大,对促进国际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对接、增进各国贸易往来发挥重要作用。

“到2023年年底,中国内需的全面复苏将推动全球GDP增长约1%。这一增长动力还将延续至2024年。”高盛最新全球宏观经济研究报告指出。



 

  以上是“中国加速提振消费 市场回暖吸引世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中猪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