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中的文化遗产 世界变革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 近期热点 - 企业投稿 - 中猪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投稿 » 近期热点 » 正文

时代变革中的文化遗产 世界变革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18 23:45: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猪商务网  浏览次数:112
核心提示: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 4月8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为解决大都的漕运问题,引此处的白浮泉...

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 4月8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为解决大都的漕运问题,引此处的白浮泉作为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如今此地仍存都龙王庙、九龙池、“白浮之泉”碑亭等历史遗迹。经修缮保护,承载白浮泉历史文化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建成,向公众更好地展示大运河文脉。图为4月6日拍摄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 

时代变革中的文化遗产 世界变革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每年4月1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变革中的文化遗产”,旨在探索在充满变革的世界中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

“变革中的文化遗产”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是文化遗产在世界变革中所处的位置、遇到的困境和解决途径;二是文化遗产在世界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出的贡献和创造的价值。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革过程中必然充满风险挑战,但变革也会催生新的机遇。

世界变革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在一个变化和不确定因素成为常态的世界,从地缘政治冲突到气候环境变化,从社会思想变迁到科学技术革命,都会给文化遗产带来风险与挑战。

国际秩序的变革和冲突的加剧,导致文化遗产在战争或恐怖主义事件中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尽管半个多世纪前即有《海牙公约》对战争期间古迹遗址的保护做出约定,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看到大量文化遗产在炮火中损毁。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对文化遗产的冲击也很大。今年土耳其大地震导致土耳其、叙利亚的许多文明遗迹遭到严重损坏,让我们震撼于天灾的摧毁力量。一些自然灾害并非纯粹的天灾,而是与人类活动有关。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加上此前开发的影响,导致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险些成为濒危世界遗产。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自然灾害呈现愈发频繁的态势,与人类不加节制的碳排放有着密切关联。

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影响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态度。西方国家近年来遇到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瓶颈,许多历史古城面临保护和发展之间的抉择。威尼斯、布达佩斯、维也纳等世界遗产城市都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警告,要求正视过度开发对文化遗产的威胁,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甚至被移出《世界遗产名录》。历史城市保护的理念原本诞生于欧洲,然而,在当下欧洲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美好的理念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当我们看到那些曾经的“模范生”也无力改变困局,对文化遗产在世界变革中的脆弱性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更好应对时代变革的挑战

在理解变革给文化遗产带来冲击的同时,我们也要切换视角,看到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变化的结果。当我们的目光扫过《世界遗产名录》时,会发现许多文化遗产是人类回应变革的历史结晶。世界从来就不是稳定不变的,见证变化、记录变化正是文化遗产独特的价值。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在不断的变革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从古代军事运输补给的渠道,到承担国家税赋功能的漕运体系,再到维系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的命脉,大运河是政治和历史变迁的晴雨表。从隋唐运河到京杭运河,其空间格局变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铸就历程。大运河作为一项水利工程,也是古人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以及不断改变自然的杰出案例。

丝绸之路则是沿线国家文明交流互鉴、变革创新的代表性遗产。人们在这组路网之间行走,文化和思想不断碰撞、交融,多元共生,共同维护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古波斯帝国的雄伟城址不远处矗立着古希腊的优雅雕塑,孔雀王朝的记功铭刻毗邻着莫卧儿帝国的花园,交河故城层层叠叠的夯土积淀着一次次文明交融的时代印记。丝绸之路告诉人们,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无不是以开放的胸襟接纳变化、适应变化而赓续发展。

人类适应变化、应对变化的智慧,在多项世界文化遗产中都有体现。古人面对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总结出变化的规律,努力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美好生活。2000多年前,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都江堰,利用自然地形和水文特点,实现引水、泄洪、排沙的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这一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西湖是利用古潟湖不断营造而成的景观,是利用自然改善人居环境的典范。西湖的自然进化、功能演进及强烈的社会属性,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如果没有一代代人不断探索革新治水方法,就不可能有安宁雅致的西湖十景。主动拥抱变革、大胆创新,才能迎来岁月静好。我们应从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传统智慧中汲取力量,获得经验与启示,更好地应对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挑战。

以开放胸怀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尽管世界局势存在很多动荡和不确定因素,但应该看到,全球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持续进步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文化遗产不仅要适应和应对变化,还要在变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与科技变革中的驱动作用,充分发掘遗产内在的智慧和价值,推动社会创新,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助力人类社会适应和引导变革。

中国文物工作多年来不断迎接时代发展变化,在变化中创新进取。202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强调保护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文物活在当下,积极融入时代,拥抱变化,为今天的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用更加凸显。

保护文化遗产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能进一步凝聚民众的共识,使文化遗产成为当地人的共同记忆和精神纽带。2016年浙江泰顺廊桥保护行动便是凝聚民众文保共识的典型案例。廊桥被洪水冲毁后,许多人第一时间加入保护廊桥的行动中,当地廊桥技艺非遗传承人和文物工作者合作,组织当地居民参与廊桥修复。公众积极参与保护赋予了文化遗产新的记忆,这种齐心协力的行动是文化遗产面对各种挑战时最坚实的保障。

有效利用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发挥遗产的社会功能,是新时代文化遗产适应变革、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开展“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推介活动,探索古村落古民居活化利用的新途径。示范项目以遗产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为核心,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进而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促进乡村经济与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科技手段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大势所趋。《“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要求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文物领域科技应用水平,带动解决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支撑引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成立防灾减灾专委会、数字遗产专委会,专门研讨高新科技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日常保护及应对气候、环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实践,也能推动相关技术不断更新进步。

在变化的世界中,文化遗产带给我们迎接挑战、应对变局的信心。中华民族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走来,饱经沧桑仍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保护文化遗产,目的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构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为今天的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要有迎接变革的勇气和适应变局的智慧,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发挥文化遗产在促进社会和平发展方面的作用,助力人类社会适应和引导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以上是“时代变革中的文化遗产 世界变革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中猪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