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极端高温”会再来袭吗 史上最热夏天要来了 - 头条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猪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头条资讯 » 正文

今夏“极端高温”会再来袭吗 史上最热夏天要来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28 11:50:5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猪商务网  浏览次数:123
核心提示:预计今年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天气,但目前研判高温影响的严重程度不及去年。26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柯宗建在接...

“预计今年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天气,但目前研判高温影响的严重程度不及去年。”26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柯宗建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如是说。他还提到,今年以来(截至24日),全国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了1.1度,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第三高。

今夏“极端高温”会再来袭吗 史上最热夏天要来了

2022年夏季,中国东部地区曾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高温天气,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小影响,尤其是水电大省四川,一度启动了突发事件能源保供的应急响应。

如今距离2023年立夏还有不到10天。在全球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今夏能源保供形势如何?26日,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了《2023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给出了研判。

今年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偏高

柯宗建在会上报告了《2022年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及2023年夏季气候预测》。预计2023年夏季中国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长江中游降水偏少明显;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长江中游地区高温热浪偏多。

国家气候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袁佳双在发言中指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判,2023年汛期(5-9月),中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偏多。

什么是高温热浪?据中国天气网科普,中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

那今夏是否会出现极端高温情况?柯宗建对中新经纬表示,目前研判,今年夏季中国东部地区将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天气,但不及去年那么严重。

预计今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地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

高温天气下,电力供需是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院长、党委书记欧阳昌裕在发言中指出,近些年来,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一次能源供应波动,新能源(顶峰)能力不足等风险因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的背景下,能源保供形势如何?《报告》提到,结合宏观、中观、微观各视角下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来看,疫情防控优化、经济恢复向好、气温正常偏高等成为支撑用电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为9.25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左右。

在供需方面,《报告》提到,综合电力需求、电力供应情况,并考虑备用容量、机组检修/受阻、跨省跨区互济等因素,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地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若出现燃料供应不足、极端天气等情况,用电高峰时段电力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其中,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电网区域电力供需紧张,其他电网区域电力供需偏紧或基本平衡。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电网区域部分省份通过采取需求响应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力供需紧张态势。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郑海峰提出如下保供建议,一是在综合风险预警方面,进一步加强煤炭、天然气、气温、来水等因素跟踪监测、风险识别与预警,深入分析极端场景对电力供需的影响,针对极端场景做好应对预案,完善电力保供风险预警工作体系。

二是在电源侧,统筹协调各类电源供应能力,优化煤电气电等电源布局,加强机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保障性、支撑性电源应发尽发,通过灵活性改造,提升传统电源的调峰能力。

三是在电网侧,充分挖掘跨省跨区互济的潜力,利用大电网地域差、时间差、温度差等特性,灵活开展跨省区的电力支援,加快推进电网补强工程建设,弥补电网薄弱环节。

四是在用户侧,按照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的原则,加强需求侧管理,精细化落实需求侧负荷控制的措施,完善需求响应的积极政策。



 

  以上是“今夏“极端高温”会再来袭吗 史上最热夏天要来了”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中猪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