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者:“印度”是殖民的产物
反对者:政府将印度教理念强加于国民
据《今日印度》、BBC等媒体报道,9月9日,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即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9月5日,印度总统府在向G20峰会与会国代表发出晚宴邀请函上,写的是“巴拉特(Bharat)总统”,而不是通常的“印度(India)总统”。这引发了印度将修改国名的猜测。印度好端端地为啥要改名?新名字“巴拉特”背后有什么意义?
印度改名啦?
印度总统的邀请函
将国名从“印度”改为“巴拉特”
印度总统由执政党推选诞生,虽然是象征性的职位,但名义上是印度的国家元首和三军总司令,代表着整个国家。印度总统的邀请函再次引发了印度将修改国名的猜测。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印度在野党人士贴出印度总统府发出的G20晚宴邀请函,发函人显示为“巴拉特总统”,而非一般常见的“印度总统”。
印度政府目前正在努力同被殖民统治的历史划清界限,并唤醒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但反对党政治家则对更改国名一事提出质疑。他们表示,印度作为国名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已成为被各方认可的"品牌",改国名行为是把印度教理念强加于全体国民。
在野党阵营最高领导人玛玛塔·班纳吉质疑称:“印度这个名字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政府不得不更改国家名称?”
印度在野党阵营国会议员乍得哈也在社交平台X(推特)上批评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私自废除“印度”国名的行为,因为印度这个名字并不属于任何单一政党,而是属于13.5亿印度人,执政党无权私自更改国名。
另一名反对派政党人士塔鲁尔也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全世界都熟悉印度这个名字,我希望政府不要愚蠢到完全放弃印度,印度几个世纪以来积累了难以估量的品牌价值。”
为啥想改名?
莫迪政府想摒弃殖民影响
"印度"是英国殖民者引入的称谓
事实上,在印度国内,有关更改国名的讨论已经由来已久。一些激进派的印度教徒对"印度"这一国名称谓表示不满。在他们看来,"印度"是英国殖民者引入的称谓,是奴隶制的象征。但在印度宪法中有明文规定,“印度”就是“巴拉特”。
据《今日印度》报道,印度政府可能会在定于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把国名从“印度”更改为“巴拉特”的决议。执政党可能会提出更改国名的议案,但最终能不能改名需要国会同意,而非莫迪政府说了算。改名在法律上恐怕困难重重,因为印度这个词用于太多机构,像是印度最高法院、印度司法部长、印度总统这些可能都要改。
报道称,在印度,通过修改宪法将印度更名为“巴拉特”的呼声愈演愈烈。9月5日,包括阿萨姆邦首席部长在内的多位人民党领导人在社交平台发声支持将印度国名更改为“巴拉特”。而印度总理莫迪此前也表达过类似观点。
印度总理莫迪经常将印度称为“巴拉特”,最近的印度官方文件中使用这个词汇的频率愈来愈高。2022年8月15日,莫迪曾在讲话中呼吁该国摆脱一切奴隶制的痕迹。他说:“值得注意的是,用于运送总统、副总统和总理的专机上也刻着“巴拉特”的名字。”
与印度人民党有联系的印度教团体表示,G20峰会为印度摆脱殖民包袱提供了最佳机会。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一直试图通过重新命名道路甚至整个城市来消除英国殖民时代的痕迹,这一进程在近年来愈演愈烈。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成员此前曾反对使用“印度”作为国名,这个名称源于西方古代,是英国殖民时期强加给印度的,该政党致力在印度的城市景观、政治机构和历史书中消除英国殖民统治的痕迹,协助印度摆脱奴隶制心态。
新国名啥意思?
意思为“寻找光明的人”
“巴拉特”背后民族主义色彩浓烈
根据印度宪法,“印度”和“巴拉特”都是正式官方名称,可以互换使用。印度宪法的英文版写明:“印度,亦称巴拉特,是一个联邦”,而印地文版写的是“巴拉特,亦称印度”。
据《印度快报》报道,“巴拉特”是梵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承载”,实际意思是“寻找光明/知识的人”。印度在历史上被称为“巴拉特”,意思正是“寻找光明/知识者”。
“巴拉特”的词根可追溯到古印度文献《往世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有一种说法称,古印度雅利安人时期有一位名叫巴拉特的贤明君主。
而“印度”这个国名是英国殖民时期起的。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国,同时仍为英联邦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前,就曾有人向印度最高法院申请将印度国名从“印度”改为“巴拉特”或“印度斯坦”,称“印度”源于外国语言,“巴拉特”或“印度斯坦”更能反映印度历史传统,但最终被驳回。印度最高法院法官认为,印度宪法已明文指出“印度”就是“巴拉特”,不清楚申请人为何还要改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