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总额攀升 财政危机或迫在眉睫 - 社会热点 - 中猪商务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美国国债总额攀升 财政危机或迫在眉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22 00:30: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猪商务网  浏览次数:153
核心提示: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18日报道,美国的国家债务总额周一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这鲜明暴露了美国财政运行轨迹的不稳定。而华盛顿眼下正因又一场联邦支出之争,面临政府本月关门的危险。美国财政部在详细介绍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每日报告中,指出了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与此同时,国会努力在9月

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18日报道,美国的国家债务总额周一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这鲜明暴露了美国财政运行轨迹的不稳定。而华盛顿眼下正因又一场联邦支出之争,面临政府本月关门的危险。

美国财政部在详细介绍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每日报告中,指出了这一里程碑式的数字。与此同时,国会努力在9月30日的最后期限前为政府提供资金,但似乎举步维艰。除非国会能通过十几项拨款法案或同意短暂延长将联邦资助维持在现有水平上的时间,否则美国将面临以下局面:政府自2019年以来首次关门。

联邦开支超出预期

上周末,众议院共和党人讨论了一项短期提案,该提案将削减大多数联邦机构的支出。但该计划打破国会山僵局的希望渺茫。共和党人对自己的要求仍存在分歧,而不管他们在内部达成何种妥协方案,民主党人都不太可能支持。

今年,国会围绕债务的争论愈演愈烈,并因国家债务上限问题引发的长期僵局而加剧。

这场斗争最终以两党达成一项协议结束,协议同意债务上限暂停执行两年,并在10年内削减1.5万亿美元的联邦支出。具体方法是,冻结一些预计明年会增加的资金,然后将2025年支出增速限制在1%。

但是,到这个10年结束时,即使将新通过的支出削减措施考虑在内,随着债务利息的增加以及国家社会保障项目的成本持续上升,债务仍很可能达到50万亿美元。

让美国债务增长速度放缓的目标仍令人生畏。

拜登政府通过的一些联邦支出计划的成本,预计将比之前料想的更高。人们此前预计,2022年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在10年内花费约4000亿美元,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预算模型的估算结果显示,由于相关行业对该法案慷慨提供的清洁能源税收抵免的需求旺盛,该法案的成本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疫情时期的援助计划仍在耗费联邦政府的资金。美国国家税务局上周表示,税收优惠措施“员工留任税收抵免”原本预计耗资约550亿美元,但迄今已让联邦政府花掉了2300亿美元。由于担心欺诈和滥用行为,国税局正在冻结该计划。

政府增收遭遇阻力

与此同时,拜登总统数次尝试通过税收改革来增加收入,但都遇到了阻力。

2022年底,国税局将一项新税收政策的生效时间推迟了一年。该政策要求数字钱包和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开始向该机构报告小额交易,原本预计将在10年内获得约80亿美元的额外税收收入。

上个月,国税局将阻止高收入者将额外资金存入401(k)退休账户的新规定推迟两年实施。该机构称,这两年是“行政过渡期”。

与此同时,游说者正竭力寻找已颁布的新税种中的漏洞。政府制定15%的企业替代最低税,旨在确保富有的企业无法通过巧妙使用扣除额来按个位数的税率缴税。然而,许多公司一直在敦促财政部(它目前正在制定该税种的管理规则)添加例外情况。该税种不同于除美国以外的大多数国家正努力采用的全球最低税制。

财政危机迫在眉睫

增加收入和削减支出的努力遇到阻力,这令美国预算监督机构的警惕感上升。这些机构担心财政危机即将来临。

“正如我们最近看到的通胀和利率增长情况一样,举债成本可能会突然迅速上升,”提倡财政紧缩的彼得·彼得森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A·彼得森说,“未来10年利息成本将超过10万亿美元,这种复利财政周期只会继续对我们的子孙造成损害。”

围绕如何避免政府关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仍存在分歧。议员们已敦促领导人开始集中精力制定一项法案作为权宜之计,以便让政府在9月30日之后继续运转。

但赤字继续增加。美国财政部上周的一份报告显示,本财年前11个月的赤字(美国的支出与税收等收入之间的差距)为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

美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周一在接受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表示,她对国家的财政总方向感到满意,因为利息成本占经济的比重仍然可控。然而,她指出,留心未来的支出仍很重要。



 

  以上是“美国国债总额攀升 财政危机或迫在眉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中猪商务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企业其他资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904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