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严冬后,演出市场在今年迎来了大爆发。演唱会和音乐节在全国各地不停举办,抢票似乎也变成了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在如此迅猛的势头下,各类演出从一二线城市向中小城市以及乡镇蔓延。越来越多的歌手回到自己的“十八线家门口”大办演唱会和音乐节。
这次演出市场的复苏背后有诸多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开始更多的渴望丰富的文化生活。加之互联网的普及,票务更加发达,更多的人希望参与到演唱会和音乐节当中,在一二线城市演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主办方将目标指向了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另一方面,过去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文化生活受到限制,急需一个宣泄口,演唱会和音乐节的主办方抓住时机让演出市场迎来春天。
演出市场的下沉是中小城市文旅发展的有力“助推剂”。许多城市都尝到了音乐节的甜头,以常州为例,2023年国庆假期,常州凭借太湖湾音乐节吸引观众超10万,其中68.7%的观众来自其他省份,带动周边景点、酒店、交通等收入约2.8亿元。在如此强的推动下,当地文旅局如果把握住机遇借机造势,将会把当地旅游业推上一个新平台。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警惕音乐节带来的风险。在演出场次频增的背景下,不少乐迷也反映了演出背后存在的问题:售卖山顶票、组织乐迷喊广告词、莫名其妙取消场次、设置场地偏僻、场馆设备音效差、现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涌现出来。由此看来,承办方的业务水平并没有跟上演出市场蔓延的速度,长期这样开展演唱会和音乐节会大大降低观众的体验感和信任度,短期内握在手里的机会也会随之流逝。
更重要的是,别让城市之前的努力因为演出承办的不成熟功亏一篑。前段时间的南阳音乐节风波颇受关注。在迷笛音乐节官宣落地南阳时,南阳市提出“办好音乐节、激活一座城、扬名一座城”,可见当地对音乐节的重视程度。为办好音乐节,南阳市还在黄山村种植了大块草坪,还在当地开展志愿培训活动;政府更在场地周边设置停车场、电力供应、医疗保障等。但音乐节尾声出现的不良事件让当地作出的努力付诸东流。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城市、乡镇都有承办演唱会和音乐节的能力,一些地区因为位置偏僻等原因缺少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在统筹落实方面难免出现纰漏。若不理性考虑当地能力而盲目承办演出,给城市带来的只会是“音乐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