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今年登上春晚舞台的扭秧歌机器人吗?人形机器人,不只能当演员,而且正在融入更多的生产生活。新春伊始,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加速奔跑,在新赛道里抢占先机。
眼下,国内多款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跳舞,而且都已经进入工厂实训。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
在江苏苏州的这家工厂里,人形机器人帮手已经开始忙活了。取放零件、检测产品质量、扫码入库、搬运物料,它们最多可以扛得动40公斤的东西。
而人形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经历严格的训练和学习。
在上海张江,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技术学校”,这里是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正在这里训练。
总台央视记者高媛:
我现在就在位于上海的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我身后的这几台机器人,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学走路。这些可不是花架子。就像人一样,人形机器人首先学会了走路和控制四肢,才能进行更复杂的作业。
专家介绍,人形机器人的训练也可以说是熟能生巧,
输入的数据和训练的次数越多,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就越高,能力越强。
不仅是工业场景的训练,这里还有一个机器人的足球训练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刚刚在机器人世界杯中取得了冠军。实际上,训练机器人踢足球,是为了不断迭代它们的运动控制、视觉感知、智能策略等技术,提升运动能力、反应能力、智能能力,未来在医疗康养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主任、北京计算机学会秘书长王韬:
随着技术的成熟,人形机器人在一些特定服务场景,比如工厂自动装配、电力巡检或高危工作环境等会有更多落地应用。从长期上来看,人形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家庭养老、育儿、家务等个人消费领域,我们的生活中会充满具有智慧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弥补有些场景下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智能生活正不断从科幻走进现实
不只是人形机器人,目前,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正在改变生活。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智能生活,正不断从科幻走进现实。
您现在看到的这个无人机,又叫空地两用机器人。它是由哈工大航天学院最新研发出来的,大小只有300克,相当于一个苹果的重量。它不仅可以轻松地在地面滚动,还可以随时起飞,跨越障碍。它具有双轮或球形等多种形态,可以适应不同环境和地形。
总台央视记者张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