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感染的风险增加。出现疑似症状后,人们希望尽快确定病原体以便对症下药。一些地方推出了上门检测服务,既省时又能保护易感人群,但这种服务是否可靠引发了讨论。
最近,北京市民汪先生发烧后尝试了一项声称能“居家检测,足不出户”并涵盖12种病毒细菌的检测服务。只需69.9元,送检员会将试剂盒送到家中,患者自行采集样本后由送检员送往第三方机构,约3小时后即可在小程序上查看结果。汪先生觉得在家就能快速了解感染情况非常方便,但医院进行的多项病原体核酸检测费用高达几百元,价格差异让他对准确性产生怀疑。有网友记录了整个过程,发现即使没有实际采样,直接将棉签放入试管中也测出了肺炎支原体阳性。客服解释称设备灵敏度高,能够捕捉空气中的病毒,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质疑。
市场上各种检测产品琳琅满目,大部分仅包含甲流病毒、乙流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几种病原体,而某些机构则宣称其产品可以一次性覆盖几十甚至数百种常见病原体,价格也相应较高。例如,某电商平台的一款产品可检测32至219种病原体,其中32种病原体的检测费用为239元,219种病原体加耐药基因检测的价格为609元。
专家表示,从技术层面来看,一次检测多种病原体是可行的,特别是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上门检测的便利性不容忽视。这类服务对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有助于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尤其是在儿科领域,上门检测减少了带孩子去医院的不便,节省了挂号、排队的时间,在高峰期还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不过,上门检测的准确性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样不到位、运输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被检测者的自身因素等。近期不少家长拿着上门检测的结果前来咨询,其中很多结果的准确性存疑。
如果报告不准确,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增加疾病扩散风险或导致药物副作用及耐药风险。因此,建议大众理性看待上门检测结果,必要时应到专业平台在线问诊或前往医院复核,避免自行用药。提高上门检测准确度需要消费者选择正规平台购买产品,并学习正确操作步骤;平台应对送检员进行培训,确保样本安全运输;市场监管部门也需严格把关检测机构的资质和实验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