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情况。前一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表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改善农村民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一号文件统筹部署了乡村建设和治理的重点任务,旨在全面提升乡村面貌。
在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方面,祝卫东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乡村人口持续减少,村庄格局加速演变。从1985年至今,自然村数量减少了约150万个,行政村数量减少了近50万个。因此,乡村建设不能平均用力,应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序,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他强调,规划引领至关重要,但不是所有村庄都需要编制详细规划。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引导或出台通则式管理规定下,让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乡村建设要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群众在用水用电、交通出行、住房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反对搞花架子、形象工程,并注重长效管护机制。
关于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文件关注了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教育方面,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加强农村学生营养餐管理。医疗方面,推动医疗卫生人员和服务下沉,办好中心乡镇卫生院,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激励连续参保且当年零报销的农村居民。养老方面,针对农村老龄化趋势,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此外,祝卫东还提到要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手段和方式,提高治理效能。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带头人,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同时,落实党中央关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严格控制对基层开展督查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安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积极健康、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