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在中国本土化,这是韩流的进一步文化入侵,还是韩流的衰退?早些时候,中国综艺大量照搬韩国或买韩国综艺的版权,而萨德事件后,韩流入侵丝毫没有减弱,当时中国最火的三个综艺节目《创造101》、《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就都是买的韩国版权或直接照搬,这使得韩流在中国入侵扎根本土化了。
现在很火的综艺《明日之子》虽然是中国原创的,然而该综艺节目的品牌形象设计,舞台设计等方面都是韩国团队做的。那么,韩流在中国本土化,这到底是韩流的进一步文化入侵,还是韩流的衰退呢?
我认为,如果中国观众意识不到“我在欣赏韩流”,这种“扎根韩流”就没有影响力,更谈不上为韩国带来收益,中国娱乐圈“更像韩国”,好过前几年直接“就是韩国的领地”。韩国娱乐圈不也是学习借鉴欧美日本的东西发展起来的吗?现在认为都是韩国的东西,假以时日中国娱乐圈真的成熟了,创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谁又在乎曾经韩国的影响?
不必把所谓韩流“在中国扎根本土化”的现象看得那么严重,因为韩流本质上是没有多少民族文化属性的现代流行文化。现代流行文化就像安卓系统,各国都可以换个皮囊。韩流虽然盛行,但它远没有美日流行文化那么扎根本民族,所以学到了技术,未来是可以清除韩国元素的。
以前我们看韩剧,看到剧中漂亮主角的韩国商品你想不想买?看到什么啤酒+炸鸡、部队锅虽然觉得不怎样,但作为一种时尚你想不想试?看到剧中唯美的景色你想不想去?韩剧退潮后,吸引年轻人眼球的电视剧,都被中国的产品植入,中国的美食、中国的景色替代。韩国消费品无法通过韩流营造光环,大举进入我国,这不是退潮是什么?
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流行文化,因其强大可以被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日本的动漫文化等也是有较高文化壁垒,别国难以学习。但韩国流行文化不同,因为国内市场太小,所以十分注重出口。为了迎合别国口味,导致普世性很强,民族特色微弱,这种流行文化是相对容易替代的。
打个比方,你在网上看到国内美术生的素描作品,你会第一时间想到“苏联范儿”,或者是“苏联的艺术创作对国内的影响”吗?同样,我们学韩国那些,学的是技术,不是文化。时间长了你不会想得那么多,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那一些。与其说韩流文化扎根,换个角度不就是“我们还没消化干净”嘛。
韩流的舞蹈、音乐风格有超出欧美娱乐圈创造的那些框框吗?本质不就是街舞、hip-hop、芭乐等,韩国有欧美音乐那种内核层级的创作吗?所谓韩式服装、妆容、发型,有超过法国、意大利等全球时尚中心的创造吗?我不是说韩国没设计,但总体来说所谓韩式风格不过就类似优衣库、zara、gap,“选取(抄袭)”一些法国等时尚中心既有的设计,形成一种套路,快速销售而已。
如果美国、法国在这方面能收取知识产权费,韩流还能剩下什么?就和韩国的其它产业一样,只是应用这些时尚元素能力强,基础还是薄弱。我不是说韩流不是是文化,但它并不具备和欧美日相比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要学,主要还是学习韩国如何消化欧美日那套东西的能力,这主要就是技术。
韩国流行文化没什么原创性质的流派风格,我们大中华目前流行文化落后,当年倒还是为全球贡献了“功夫电影”这个流派,韩国有吗?中国国内市场大,假以时日必然能创作出以中国文化元素为内核的现代流行文化,贡献给世界,就像日本的动漫一样。
这是个文化互通的时代,如现在大部分的中国网游,手游都有韩国游戏的影子,像每日任务之类的最开始都是韩国人在韩国网游里面设计的,但是中国厂商移花接木,在韩国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结果这些游戏反而比韩国游戏更适合本土,所以这些学习了韩国的游戏反而挤占了韩国游戏的市场,东西是中国的东西,钱进了国内游戏开发商的口袋,这个东西大概算不上韩流吧?
推而广之,模式学习很正常,娱乐圈的许多东西本质上和游戏一样,都是本土化的产物,虽然源头是韩国,但是这些东西最后反而会挤占韩国流行偶像到大陆的市场,不信去看现在的小鲜肉,又有几个韩国人呢?国内的小鲜肉市场是不是早就变成了国人的市场?可见,韩流在中国本土化,并不是韩流的进一步文化入侵,反而是韩流的一种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