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会有迟暮,但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落幕,因为共和国将永远铭记英雄的功勋。
在战斗中先后四次负伤,并在淮海等著名战役中荣立五次大功(相当于现在的一等功或二等功)。这中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带着崇敬的心情,笔者走进了张天运老英雄。
红光满面、中气十足、思路清晰。这是张天运给我的印象。
知道我的来意后,张天运仿佛回到了从前,带着淡淡的乡音讲起了那惊心动魄、尘封已久的战斗故事。
1925年2月26日,张天运出生在湖北省兴山县古夫区龚家山村。1947年1月18日晚,被国民党抓丁当了兵,7月6日在山东阳山战役中被刘邓大军解放。张天运回忆说,当时解放军一位讲四川话的首长,看出我还是一位刚入伍没打过仗的新兵,就朝我招手喊道:“小胖子,你过来,一看就知道你还是不会打战的新兵,你若愿意参加解放军,现在我就安排你。”得到肯定答复后,那位首长吩咐一位排长说,我把这位小同志交给你了,我一看就知道这小家伙脑瓜子灵活,是当兵打仗的好苗子,你们要好好地给我保护好,并带好他。
就这样,张天运被编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七师一一0团三连。
刚参加解放军的前两周,排长担心张天运会逃跑,总是将他带在身边。观察了几个星期后,没有发现他有逃跑的迹象,这才给张天运配了一把小铁锹,让他开挖掩体和战壕。过了十多天,给张天运配了四颗手榴弹,并教会了他如何投弹,差不多两个月才给他配了枪。
1947年12月,解放军开始攻打洛阳城,洛阳城墙外围修筑了层层的防御工事,国民党正规部队驻守在城内,城外由保安团、警察大队、民团层层布防。最难的是城墙外围那道又宽又深的壕沟。前指考虑若从城门向内发起攻击,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就命令攻城部队从东西两个城门发起徉攻,掩护南北两个城门之间的突击。
进攻那天晚上,连长命令张天运带一个班去侦察城外壕沟的情况。但敌人早已加强了防守,照明弹把城墙内外照得如同白昼。张天运带着一个班连续上去了六次,但还没摸到壕沟边,一个班的人就被打光了,只剩下张天运退了回来。连长立即又给张天运补充了三个人。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当敌人打照明弹时,张天运他们就紧紧贴在地面上,眼睛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然后利用照明弹的间歇,一点一点往前爬,突破了敌人的七道外围防线,才爬到了壕沟边。
通过照明弹的亮光,张天运目测壕沟有将近10米宽,3米左右深,壕沟底部还放有近2米深的水。于是返回部队汇报侦察情况。攻城部队按照侦察情报,准备好了跳板、顶杆、梯子,集中火力将城外的守敌歼灭之后,开始对城门发起徉攻,用机枪压制住城墙敌人的火力,在壕沟上面搭起跳板,用梯子迅速爬上城墙,最终顺利攻下了洛阳城。
因为侦察情况准确及时,攻城部队仅用很少的伤亡就攻下了洛阳城,战后,部队给张天运记了大功。
打完洛阳,紧接着就打确山。但城门防守太严,为避免强攻带来过大伤亡,张天运带领一个班利用民房向城内挖坑道。战士们用炸药和铁钎,仅用两个多小时就打通了一条进城的通道。部队就趁着夜色从坑道迅速攻进了城。由于敌强我弱,打了一夜部队伤亡惨重也没能打开城门,眼看快天亮了,部队只好撒出城外。攻打确山的战斗持续了三天,敌人的几次增援均被解放军打退了。敌军感受到解放军挖通坑道神速,吓得趁夜向南阳逃窜了。
解放军入城后,部队领导认为顺利拿下确山,是张天运带领人员以惊人的速度挖通坑道,让攻城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攻入城中,打死了不少敌人,最终把敌人吓跑了,于是又授予张天运一次大功。
确山战役后,张天运所属部队在河南迂回打了几次小战,解放了几个县城。1948年3月,解放军决定攻打南阳,前指让张天运所属部队担任主攻任务,并保护我方的山炮阵地。
解放军有三门缴获的山炮部署在一片小麦地中。战斗打响后,两百多个敌人突然出现在山炮阵地前,直线距离只有一百来米。
要想撤走山炮已经来不及,这三门山炮是解放军从敌方缴获过来的宝贝。为保护山炮,连长就命令张天运带一个排把敌人引开。张天运立即扛着军旗朝山炮位置相反的方向跑去,敌人看见有一帮人跟着军旗跑,就边追击边扫射。几个战友中弹倒下,张天运不停地变换着姿势和奔跑的路线,扛着的旗子被打出了几个洞,可就是打不中他。所幸天黑了下来,敌人就放弃了追杀。因为张天运带领战友成功地引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和三门山炮,部队又给他评了个大功。
由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1948年6月,张天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南阳战役不久,就开始打著名的淮海战役了。淮海战役打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张天运所属部队伤亡十分惨重,但还在追着敌人打。有一天,部队对盘踞在村里的几百敌人发起攻击,双方激战了一天。第二天醒来时,发现敌人盘踞的村子变得静悄悄的,连长就命令张天运带一个班去打探敌情。张天运带人摸进村子,发现空无一人,就扩大了搜寻范围,找到出村子约一里路的地方,发现有一百五六十的敌人,正在一个干涸的鱼塘里面休息做早饭。由于周边全是平地,当张天运他们准备后撤去搬援兵时,突然被敌人发现了。“缴枪不杀!缴枪不杀!”双方顿时都大喊起来,僵持在三四十米的距离内。敌人的指挥官看我方才有十来人,就下令说:“共军人少。别打死,给我抓活的。”
敌众我寡。张天运心想,横竖都是死,不如拚个鱼死网破,就命令战友向敌人开火,以便让部队听到枪声及时增援歼灭敌人。一霎时,枪声大作。敌人指挥官恼怒地大声喊着:“一个不留,把共军全给我干掉!”
面对十多倍敌人密集的子弹,张天运带的人很快就全被敌人射倒了,只有他一人在继续射击。敌人的迫击炮手立即往炮膛里装了一发炮弹,并将迫击炮平端起来,瞄准张天运就发射了炮弹。呼啸的炮弹瞬间就在张天运前面爆炸了,气浪和弹片一下就将张天运掀翻在地。
当部队听见枪声赶上去时,只看到自己的战士全倒在血泊中“牺牲”了。为全力追歼逃敌,就把这些战士留给老百姓来安葬。
张天运大概是早上九点负伤的,直到晚上九点左右,负责收尸的老百姓上来,发现他还有一口气,就用担架把他从死人堆了救了回来。
因为伤员太多,又没有野战医院跟进,卫生员根本没有消炎药和麻药,只能将盐水烧开用纱布过滤后给伤员清洗伤口。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卫生员就给张天运做手术。张天运的身上全是弹片,卫生员只能用针挨着戳。弹片是硬的,针戳不进去,就划开肉来取弹片。每次取弹片都疼得他死去活来。由于弹片太多还会在体内自行移动,卫生员为张天运取了多次也没能取干净。
面对强敌,敢于亮剑。张天运通过枪声为后面的部队全歼那伙敌人创造了有利战机,又被授予一次大功。
1950年解放军进军大西南,部队领导命令张天运带一个班在前面侦察和扫清障碍。由于张天运的听力,嗅觉都格外灵敏。他能闻到距离两里地的汽油、柴油、机油的气味。只要寻着油味飘来的方向找,八九不离十都能找到敌人的据点。夜深人静时,张天运的耳朵特别好使,只要摸到敌人营地附近,就能听出敌人在什么位置睡觉,什么地方有人放哨。从广西百色进云南,张天运带人多次成功地摸进敌人的据点,摸掉了许多岗哨,炸掉了好几个炮楼,使得大部队快速挺进云南,在蒙自机场俘虏了几百名正准备飞往海南的敌人,同时还缴获了三架飞机。
此后,追歼部队一路追歼国民党九十三师到了西双版纳。
1950年2月中旬,追歼部队在南峤乌龟山毙敌70余人,俘敌5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000余件,还有一批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解放了西双版纳全境。
在追歼战斗中,部队授予张天运大功一次。
1955年5月,为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张天运从部队复员到黎明农场工作。
农场组建时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住房。农场领导就将组建基建排,开展建房这项任务交给了张天运。
张天运对基建一窍不通。于是就徒步20多公里到勐海基建队,学习做屋架,砌砖墩和砌墙、绘制建筑图纸等技术。由于没有文化,他只能用尺子反复量挖好的基坑和做好的屋架。跑了几趟勐海后,张天运靠死记硬背的笨办法学会了下基角料、砌墙、做屋架和门窗、用钢筋和水泥等技术,不久就成了基建好手,后来取得了技工中的最高级别——八级技工的资质。
张天运退休后,多半在景洪市工作的儿女家住,因此迫切希望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景洪市。2006年年初,身患大病的他嘱咐大姑娘张丽,如果他走了,一定要把自己的党费交给组织。
组织关系转入到景洪市允景洪街道三叶社区党总支后,张天运和老伴,一个拄着拐杖、一个瘸着腿,相互搀扶着走在参加组织生活的路上。张天运参加组织生活时,老伴则在一旁静静地等候。
沙场勇驰骋,枪弹似流星。几次负伤给张天运留下了严重的身体创伤。他说,淮海战役的大功,是我到阴曹地府走了一趟换来的,早上九点我就被炮弹炸开了胸腹,肠胃,心肝肺腑全暴露在体外了,医生给我缝合时根本无法将其放回原来的位置,是将就着缝上的,现在各脏器都是错位的。张天运将衣服撸了起来,只见他的肚子里就像塞进去几个大小不一的榴莲,胸前就像一个起伏不平的沙盘。
由于弹片取不干净,从前,张天运右眼底的好几块碎弹片隔三差五地发炎,弹片取出来眼睛却失明了。直到现在他的身上还有好几块弹片,留在胃部后方的两块弹片因位置特殊至今没有做手术,每逢天气变化,身上留有弹片的地方就又僵又疼,只好吃止痛药来缓解。
张天运视荣誉如生命,但却将功名深深藏在心底。从前,他经常给子女和爱人讲自己的战斗故事,最近几年,他也和社区干部讲起自己的战斗故事,却从未提起过立功之事。
多年前,张天运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在一次火灾中付之一炬。当得知自身档案中仍然记录着自己的功勋时。张天运说,知道自己为解放全中国,从北打到南,打战负伤立功的这些事在档案中都有记载,我这一生真的算没白活。
是啊,共和国追寻英雄的风是温润炽热的。英雄的故事可以暂时湮灭,但终有一天会随着共和国追寻英雄的风传遍千山万水!
临别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英雄赞歌》“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