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 宋静 通讯员 金先赤 孙立翔)在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志愿者之家,海拔900余米的小海坨山上,阳光洒向一副《冬梦》书法设计作品。《冬梦》由数百个名字组合而成,作品右侧印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标志,左侧写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体志愿者祝福冬奥,一起向未来。在这幅致敬志愿者的作品背后,凝聚着四名冬奥青年的“冬梦”。
金先赤将横版《冬梦》艺术设计作品装裱后送至延庆冬奥村。从左至右为孙立翔、金先赤、邓听、夷康。
“今天距离冬奥会开幕式还有30天,在如此有纪念意义的时刻,能将《冬梦》这幅作品悬挂在志愿者之家,真是太有意义了!”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的金先赤是《冬梦》作品的执笔人,他也是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员、青年艺术家。《冬梦》作品长2.05米,宽1米,远看是传统书法的“冬梦”二字,近看可以发现这两个字是由几百个小字拼组而成,一个个志愿者的名字嵌在“冬梦”里,象征着在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冬梦”必将成真。“助力奥运,助力双奥之城,每一个微小的个体也同样值得被铭记。”金先赤用多只秀丽笔将每一个志愿者的名字以行楷书逐一写到字模中,遇到疑难的笔画,或者在字模的边角时,就对名字进行一下艺术化加工,通过拉长、转角、组合、嵌入等方式,让所有人的姓名紧密排列在一起,做到近看可以分辨每一个人的姓名,远看又将大字拼组的密不透风。在经过40多个小时的创作和核对后,《冬梦》终于尘埃落定。北京团市委的孙立翔是2021年9月正式加入延庆冬奥村场馆运行团队的,谈及创作初期,他和金子(金先赤)有了“冬梦”的灵感,却没有创作的“食材”,“上哪里去给金老师寻找300个名字啊?”一时间让孙立翔犯了难。一次,在与延庆冬奥村志愿者经理邓听讨论后,她灵机一动,想到石油大学刚刚经历的志愿者选拔,何不以这些优秀的青年为素材,来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