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参加了高考,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被人顶替……”日前,山东济宁女子苟晶发帖称两次被顶替上大学。对此,济宁任城区通报称,已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不久前,山东也已成立工作专班,彻查通过冒名顶替等违法违规手段获取入学资格问题。
随着有关部门介入,事件距离水落石出又近了一步。目前从媒体报道看,整个事件还存在一些疑点,证据链的采集有待推进。如果确属冒名顶替,必须一查到底;如果有人借机炒作,也应承担法律责任。
但无论如何,被偷走的时光不能倒流,被置换的人生也无法复位。以卑劣手法抢走农村孩子求学的机会,不仅无视法律法规,也是在践踏寒门学子继续拼搏的信心,进而掐灭贫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
虽然事情已过去很久,但受害者必须得到公道。冒名顶替入学的“作恶”链条其实并不复杂,各种要素比较清楚,不能因为年代久远就含含糊糊,让迟到的正义继续缺席。只有告慰每一起顶替事件中的受害者,才能让高考公平不被践踏,让“读书改变命运”真正激励寒门学子。
教育公平不容冒名顶替蚕食玷污,高考在即,对冒名者背后的整个“作恶”链条一挖到底,依法追究责任,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