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图片由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对外沟通专员James Evans提供
惊闻傅高义(Ezra F. Vogel)教授去世的噩耗,心里不愿相信,这位哈佛大学里的“中国先生”、美国学界唯一的“中国通”加“日本通”真就这样走了。坐在电脑前,点开以往的采访实录,恍如昨日一样看到,一位驼背、体瘦的老人,弯腰开门纳客,一脸的慈祥微笑,全身的谦和低调。
2020年12月20日,天寒地冻。美国东北部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雪尚未消融,全美当日新增近22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严峻的疫情形势仍在持续。月光下,白雪覆盖的大地静悄悄的。内心里,我为因术后并发症而驾鹤西去的老教授默默送行。
认识傅高义教授,源于5年前报社布置的一个任务。彼时,他十年磨一剑完成的《邓小平时代》被视为向西方客观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重要著作,人民日报做过多次报道。春节前,文艺部“足音”栏目年终回顾版为此约写一篇人物近况。
于是,2015年1月一个飘雨的周末,我驱车从纽约赶赴他位于哈佛大学的家中采访。老教授深谙中国世道人情,他泡茶待客,平易近人,机敏幽默。谈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老人目光闪亮,脸上漾起孩子般的笑容。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长一次对他的专访,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他谈中国的改革开放、谈中美关系、谈写《邓小平时代》一书的动因和写作过程,谈中日留学生、谈他的求学经历和当下研究......他积累丰厚,见解深刻,治学勤勉,70岁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每天工作8到10个小时。望着他头向一侧肩膀倾斜、颈椎似有问题的模样,我不禁对他的健康状况感到一丝担忧。时年85岁的他却乐观地说,自己40岁开始慢跑运动,67岁改骑自行车锻炼,除了关节炎外身体尚无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