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该如何反制BCI?
由于相关企业停用新疆棉花,大量中国消费者已经对H&M、Nike等品牌发起抵制,但面对BCI及其成员利用行业优势发起的限制措施,专家认为,相关企业、行业与政府部门均需有所应对。
H&M、Nike等公司抵制新疆棉花、污蔑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言行引发国内舆论的强烈愤慨,相关行业组织BCI(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也被批评为这一事件的“幕后推手”。与此前出现的个别外国企业辱华反华事件不同,此次由BCI带头推动的抵制行为已涉嫌对新疆棉花产业设下一道普遍性、歧视性的非关税壁垒,而破除这一壁垒仅靠市场力量是不够的。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学者和业内人士建议,相关方可以针对BCI和相关企业提起民事和商业诉讼,因为它们已涉嫌利用虚假信息侵害中国棉花企业名誉和商业利益,甚至在国家层面也可以动用不可靠实体清单采取措施。
BCI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的行业组织,其曾于2020年10月21日发表过一份英文声明,其中宣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持续存在的强迫劳动和其他侵犯人权的指控,以及在农场层面上不断增加的强迫劳动风险,导致经营环境难以维持”,因此,BCI决定“立即停止在该地区的所有实地活动,包括能力建设、数据监测和报告”。声明还称,2020年3月,BCI暂停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认证和保证活动。基于BCI的上述决定,包括H&M、Nike、优衣库母公司迅销、Zara母公司Inditex等成员企业也先后表示,停止采购中国新疆棉花或者雇佣相关新疆员工。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2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有很多像BCI这样的行业类非政府组织,它们为了传递自己所代表市场的价值观,会为成员企业制定一些非产品品质类的标准,比如资源能耗、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条件等。NGO自愿制定这些标准,企业也是自愿加入这些NGO组织,其目的是在接受这些观念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声誉,继而获得更大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