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宫”是怎么炼成的?丨航天搜救队接航天员回家的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承担着载人航天任务搜救回收的重要工作。在神舟十四号返回任务中,航天搜救团队只用了8分钟就在20公里的搜救范围内找到了航天员。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么快的?每次是如何精准找到返回舱的?
本期《“天宫”是怎么炼成的?》系列节目,一起走近航天搜救队。
开舱手破音了
他被称为“激动担当”
苏黎明,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的开舱手。开舱手是航天员回家后第一位见到的地球人,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第一次担任开舱手的苏黎明“激动到破音”,被网友称为“激动担当”。而这一次的神舟十四号返回任务,他将负责把航天员蔡旭哲接出返回舱。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地面处置队员苏黎明:心里面会有一丝的激动和惊喜,但还是会把惊喜跟激动掩埋下去,要保持非常冷静的头脑,在任务当中一定要明确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把什么要干好。
复杂地形极寒天气
搜救队训练持续半年
东风着陆场位于我国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涵盖了戈壁、梭梭林等各种着陆地形。复杂的地形让搜救队员难以快速到达现场,再加上神十四返回搜救任务将首次在夜间低温环境下迎接航天员返回,难度大,风险也大。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地面处置队员苏黎明:环境温度最低是零下30摄氏度,鼻涕流出来马上就结冰了;戴口罩的话,哈出来的气在眉毛上短时间就会迅速结成一层冰,把睫毛都冻住,上下都粘连住,眼睛都很不容易睁开。
除了天气冷,在这次搜救任务中,搜救队员还要面临暗夜环境的挑战。在一片漆黑的茫茫戈壁,如何快速锁定目标就成了搜救队要训练出的特殊本领。这样的低能见度训练,航天搜救队已经进行了半年多,并且每一位搜救队员都配备了特殊的照明装备。
全新的照明装备就像搜救队员们明亮的眼睛,让地处荒无人烟的戈壁亮如白昼,帮助搜救队员在夜间准确到达着陆现场,并快速发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