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红绿灯的黄”重新开始了直播,然而,开播仅仅三分钟后就遭到封禁。此前,她的带货行为引发了不少争议,并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批评名单中被点名。该主播团队不少低俗言论和行为也引起了公众的反感,这种以审丑为手段走红的现象正逐渐引发更广泛的不满。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涉及的问题涵盖了低俗带货、价格垄断、虚假宣传等多个方面。而消协特别提到了一个案例,将矛头直指“红绿灯的黄”团队,认为其存在低俗带货问题。在此前带货YSL商品的直播中,该女主播的形象被指邋遢,表情颇为狰狞,甚至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了颇不雅观的姿势。尽管她在评论区发布了道歉,但低俗言论和行为已经引起了不少观众的不适。
这种审丑带货的现象引发了对道德和商业行为的争议。一些人认为,以低俗、煽情等手段获取关注和流量是对公共场合的不尊重,也不符合商业道德。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一种商业策略,以此获取关注度,博取商业利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直播带货已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而且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然而,随着一些主播通过低俗言行来吸引眼球的做法,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反感。这也引发了对于直播带货行业自律的呼声,人们对于内容规范、商业道德和公共价值观的讨论与探索愈发迫切。
“红绿灯的黄”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主播的问题,更涉及到了直播带货行业的规范和监管。人们对于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道德底线的关注,在这一事件中得到了突显。或许,这也是一个警示,直播带货行业需要更多的自律,更严格的规范,以确保商业行为在传播中不失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