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当时,飞行高度仅3米左右,飞行距离36.5米,腾空时间只有短短的12秒,但它被视为开启人类可控动力载人航空新纪元的起点。
此后100多年,从螺旋桨的轰鸣到超音速的霹雳再到星际环游,人类翱翔天空的探索不断奔向新的高度。但今天,有一群人却把目光投向了离地几百米的低空。
2024年2月27日,两架飞行器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起。这种飞行器被称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也有人叫它“空中汽车”。
它们靠纯电力驱动、无需跑道、垂直攀升至100多米的低空、以130公里/小时的速度跨过海湾、20分钟后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次飞行是一次技术迭代与市场战略探索,但它更是近年来深圳这座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政策、技术、应用、基建等等多方面取得突破、叠加聚变的结果。
从时间上看,eVTOL航线运营公司的诞生与成长与国家和地方在低空空域方面的改革进程息息相关。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这被视为结束我国低空空域全面管控历史、对低空空域重新进行区分类别、差异化管理的关键举措。《意见》规定将真高1000米以下的低空,分为管制、监视和报告三类空域,并分别采取申请审批、报备报告等不同管理方式。有观点称,这是一次政策性松绑,使得未充分利用的低空空域资源有望转变为生产要素和资源,激活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