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快步入春天第四个节气,春分了。这个节令,相对来讲,名字取的最为贴切,就如同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中的那般:“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单从一个“分”字,我们就能很好理解,这个节气要表达的意思,分就是一半,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分。
饮食上同样讲究阴阳协调,因为春季较为的干燥,此时就应该多补充水分。民间有“春分一碗汤,不劳郎中帮”的说法,足见春分喝汤的一个重要性,那明天就是春分了,这个“一碗汤”指啥汤?怎么做呢?
春分喝汤的来历?
春分喝汤除了刚才提到的,跟随时令,做到阴阳调和,还有一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源自于吃春菜。什么是春菜呢?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蔬菜。
在很多地方春分有吃春菜的一个习俗,到了春分这一天,村里的人就会提着篮子,去野外采摘春菜,而这些菜多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颜色嫩绿,同时还兼具着食疗效果,拿回家之后,有些人炒着吃,有些人这是煮成汤。
用春菜煮成的汤,那就是“春汤”,甚至民间还因此,有了一个顺口溜:“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从这里我们大概就知道,春分喝汤,其实更多的是源自于吃野菜。事实上,野菜也确实煮成汤更好吃,炒的话,很多都比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