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美国公布了对华加征301关税的四年期复审结果,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多个产品类别的关税征收力度。
对此,玛莎拉蒂所属的斯泰兰蒂斯集团CEO唐唯实表达了他的观点,他不寻求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不相信提高关税能为其公司带来庇护。唐唯实强调,全球贸易是促进公平竞争的渠道,世界分裂态势不利于行业发展,他们赞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方向。
其他几个历史悠久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在受访时也持相似立场,呼吁为汽车行业营造一个公正、开放的贸易环境。梅赛德斯-奔驰的董事会主席兼CEO康林松、大众汽车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均表示,自由贸易至关重要,应维护市场的自由开放及公平竞争的原则,反对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主张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创建平等的竞技场。
然而,有观点指出,美国政府此次利用301关税复审作为手段,更多是出于国内政治动机,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工具化,这是典型的政治操作手法,受到了不少国际汽车业界人士的批评。
讨论随之而来:高关税是否真能守护美国汽车制造业?回顾历史,美国钢铁行业的经历或许提供了警示。2017年,美国对中国不锈钢产品实行“双反”措施,但实际上,中国对美钢铁出口份额有限,美国钢铁业面临的困境并非外部竞争不公或保护不足,而是长期垄断地位导致的技术革新滞后和生产效率低下。
专家警告,依赖贸易保护只会令企业丧失进取心,正如昔日的美国钢铁巨头最终接受外国企业并购的命运所示。这不禁让人反思,保护主义到底是拯救了美国钢铁业,还是仅仅制造了短暂的政治幻象?有分析认为,若不吸取教训,美国汽车制造业可能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