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南昌召开的江西汉代考古暨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蒸馏器考古实验专家论证会提出,这套蒸馏器具备蒸馏酒的功能。结合出土场景推断,刘贺在当时就有条件享用20多度的芋头蒸馏酒。
海昏侯刘贺墓酒具库曾出土一套内有芋头残留物的大型青铜器。这套由釜、甑和天锅三个部分组成的青铜器,结构复杂严密,被确定为具有蒸馏功能的器具。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表示,由于器物具备了蒸馏酒器所需要的底锅、冷凝器、承露器、导流孔等结构,出土时就有人提出其可实现酒精的蒸馏提纯。今年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用黄铜材质1∶1仿制了这套器物。在12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以现代芋头为发酵原料,模拟了其当年的使用场景,成功蒸馏出平均酒精浓度为22度的白酒。
研究人员认为,这套器物的蒸馏方式倾向于釜中蒸馏,具备液体提纯功能。使用现代芋头为发酵原料蒸馏的出酒时间为20分钟,平均为22度;使用50度回糟酒蒸馏的出酒时间为36分钟,可提纯至70度。此次实验证明在西汉时期已存在相对高超的蒸馏技术。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钱耀鹏指出,判断可以蒸馏酒的关键在于蒸馏分离技术,而非乙醇含量的高低。虽然芋头蒸馏出的白酒只有20多度,但也实现了对发酵原料的蒸馏分离全过程。国家文物局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认为,这套蒸馏器设计精巧复杂,几乎每一个细节设计都不可或缺。
此次实验也留下了一些待解之谜:这件器物是一器专用的蒸馏酒器,还是一器多用的蒸馏器?如果西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蒸馏酒技术,为何汉之后、宋以前的考古未有相关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