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DeepSeek在通用大模型领域崭露头角,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央视舞台时,人们发现杭州的创新图谱已悄然超越了“电商之都”的固有印象。这座城市正在从互联网经济向智能文明转变。在这片诞生过阿里巴巴传奇的土地上,新的创新物种不断涌现。
新年假期刚结束,《新华日报》旗下的“交汇点”客户端连续发布了三篇专稿文章,探讨城市对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并直接抛出问题:为什么江苏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
《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一文讨论了杭州转向“硬核创新”的问题。文中提到,当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杭州率先开启这一转型。2017年之江实验室成立,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形成了“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DeepSeek的崛起得益于这种产业土壤:其创始团队来自浙大CAD实验室,依托阿里云算力底座,在大模型时代,杭州的产业土壤已进化出新的养分层级。底层是阿里云构建的算力基座,中间层是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企业沉淀的视觉识别与边缘计算能力,应用层则有钉钉这样的亿级用户入口。宇树科技将伺服电机研发中心设在杭州,看中的是这里既能对接上海张江的芯片资源,又能触达义乌的供应链网络。
另一篇文章《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更为犀利,直接将南京与杭州对标,检讨了城市在发展、产业和氛围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关心城市发展的南京人难免会想,论高校、科研、人才、科技人口,南京超过杭州,论产业导向,南京很多年前就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怎么最后还是杭州DeepSeek破圈,成为新兴产业代表企业?杭州的科技创新一波接一波,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