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任以来,不断提出新的关税威胁及概念。这些举措背后有何意图,政策逻辑是什么,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特朗普2.0时期的关税复杂性可能超过1.0时期,目前或许仅处于起步阶段。
特朗普2.0的关税政策有三大目标:纠正不公平贸易、增加关税收入以及用于国内政策谈判,特别是针对芬太尼和移民问题。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特朗普政府将关税分为两类:短期关税和长期关税。短期关税主要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移民与芬太尼问题,本质是国内政策的延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长期关税则旨在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可能会在4月开始实施,这标志着真正的贸易战可能尚未到来。
具体关税措施可分为三类:全球关税、特定国家关税以及特定行业关税。全球关税指美国可能将进口关税税率提升至对等水平,一方面可促使贸易伙伴降低税率,另一方面也能防止第三国生产转移。特定国家关税主要通过301条款等方式实施,针对竞争对手,兼顾产业保护、贸易逆差和谈判目的。特定行业关税则旨在取代补贴型产业政策,引导制造业回流,通过关税压力迫使关键产品如钢铁、铝、铜、计算机芯片、半导体等生产回流,同时减少财政赤字,为减税法案铺路。
历史上,高关税对贸易逆差的缓和效果有限,但能带来直接的关税收入。如果对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国加征关税,预计可迅速带来约1100亿美元的收入。不同情形下,关税可能导致美国GDP下降0.4至1.3个百分点,PCE通胀上升0.3至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