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追思纪念黄旭华座谈会上,黄旭华之女黄峻表示:“每一张卡片,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追思都承载着无比珍贵的情谊,我们替父亲收下了,永久珍藏,感谢大家。”
2月6日,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10日,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当天许多群众自发前来送别。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外,鲜花沿围墙摆满,一路延伸。
尽管送别父亲已过去十多天,回忆起当时情景,黄峻不禁哽咽:“鲜花会败,但送花人的心意我们要替父亲领着。”她提到,摆放父亲遗像和核潜艇海浪造型鲜花的大厅所在大楼平时是保密单位,外人无法进入。为了这次吊唁活动,单位做了很多保障工作,承担了很大压力。黄峻和姐姐多次前往现场,几乎每次都能见到有人来送花,有的是市民自己送的,还有外卖小哥帮忙摆放。
在上海交大文博楼,设有黄旭华专题展。当日,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深情介绍了黄旭华的生平历程,回顾了他隐姓埋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随后,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单位代表,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老领导、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代表、黄旭华奖学金获奖者代表和黄旭华家属陆续发言。他们从各自视角讲述了对黄旭华院士的认识,拼出“国之重器”背后的艰辛与荣耀,也展现了他对后辈的提携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