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新能源车第一大省,全国每四辆新能源车中就有一辆来自广东。去年,大量新能源车从广东出发,销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广州一家跨国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生产线上,机器人几秒钟就能完成玻璃、座椅、轮胎等零部件安装;几乎每两分钟就有一辆全新的新能源车下线。企业引入了全自动检测系统,监控每一道作业工序,产品一次合格率超过99.7%。
这家企业的副总经理彭宝林表示,他们采用严格的全球标准和先进制造技术,依托大湾区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从源头控制品质。通过与供应商同步开发和全程管理,将零部件不良率降低到每百万台0.3件。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路况,企业联合研发出全球首批实现一段式端到端智能驾驶的大模型。该模型配备27个传感器,捕捉环境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输出最优行驶轨迹。搭载的芯片提供每秒254万亿次运算能力,使车辆在复杂路况中不断自主学习和成长,实现类人驾驶方式。这些创新使得这家传统汽车企业成功转型,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造”产品。
彭宝林还提到,智能智驾和智能座舱由本土高科技企业提供服务,企业积极拥抱最新技术。随着智能化升级迭代的完成,企业将从“产在中国”到“研在中国”实现进阶,融合中国智慧、先进科技和高品质标准,立足中国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智能化升级是外贸企业提升自身实力的具体体现。广东各地推行的“链式改造”也在重塑“广东制造”。这种改造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数字化转型。一家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的广东高科技企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帮助众多企业实现智慧运营,缩短交货时间,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