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专家和当地农户一起清除稻田里的杂草。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供图
玉米、水稻和木薯是坦桑尼亚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与坦方积极开展农业合作,通过推广农业技术、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带动坦方提升了相关作物的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量,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坦桑尼亚农村减贫与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骑上摩托车推广新技术
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的乡间,活跃着一批农业技术推广员,他们走村串户介绍玉米增产技术,很多人成了田间地头的“大红人”。
“不管路多远多难走,我要访遍每个村子的每一个种植户,让他们学到中国农业技术。”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员乔弗里·鲁塔希瓦骑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心里乐滋滋的。他骑行的摩托车是奖来的。不久前,他和9名同事被评为中坦合作“小技术大丰收”项目的最佳农业技术推广员,每人获得了一辆摩托车。
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来到莫罗戈罗省,与省政府、坦桑尼亚苏科因农业大学开展合作。针对当地缺少肥料、管理粗放的情况,团队钻研出一套玉米增产技术,通过合理密植、间苗、中耕除草保墒等精耕细作模式,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增产。团队还培训了一批本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让玉米增产?”刚进培训班时,鲁塔希瓦心里打鼓,直到他亲眼看到了中国专家团队管理的示范田:井井有条的田垄上,结出的玉米棒子很大,颗粒坚实饱满。“我们大开眼界,简直难以置信!”
培训结束后,鲁塔希瓦负责到4个村子进行推广。一些村民尝试了新方法:播种保证固定距离,按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湿度……结果,每英亩的收成比过去多了几倍。精耕细作,玉米产量就会增加,小技术实现大丰收,农民的参与热情顿时高涨。“看到村民们顿顿都能吃饱‘乌咖里’(当地玉米面食品),有的还搬进了砖瓦房,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鲁塔希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