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日本真担得起这责任吗?
1956年5月,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出现了一种怪病。
船匠田中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现手足麻痹、口齿不清的症状,这之后,近2000人因同类病症丧命,就连附近的猫也开始步态不稳、身体抽搐,甚至跳海死亡。
这种让人和动物遭受极度痛苦的怪病,就是被称作“世界数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水俣病。经调查,日本氮肥公司自1925年起向水中排放的含汞工业废水,被坐实为水俣病的元凶。
数十年过去,日本政府于4月13日召开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
对有些人来说,历史的教训似乎了然无痕。
ink=""/>
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灾难性核泄漏。图源:人民视觉
一
2011年3月,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发生断电,多个核反应堆爆炸、堆芯熔毁。此后的10年,如何“消化”核废水,成了福岛核事故善后处理中的重大难题。
据日方消息,东京电力公司此前曾设置事故放射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中包括锶铯吸附装置、反渗透膜除盐装置、多核素去除装置,用以去除核废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核素,并设置大量贮罐用以贮存经过净化的废水。
而今,有关贮罐已贮存约124万吨核废水,预计将于2022年秋达到贮存上限。为了不对废堆作业构成阻碍,日本政府宣布将在2年后将核废水排海。
要知道,历史上发生的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核事故,采用的排污方式都是“大气释放”;而据日方表态,其所选择的“排海释放”,主要是“希望通过海水的稀释作用来降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