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续的强降雨,印度尼西亚望加锡近期遭洪水袭击。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联合国减灾办公室的相关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许多国家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切实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同时加大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自我避灾能力。
制定全面综合的灾害管理计划,加强与邻国协调合作;重视学校灾害预防教育,从小培养安全意识和防灾技能;通过制作宣传片、编译防灾指南等多种方式,宣传科普防灾减灾常识……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关乎国计民生,许多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积累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
制定国家灾害管理规划
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定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印尼今年以来遭受了包括洪水、强风、滑坡等在内的873次自然灾害袭击,超过413万人受到灾害影响。印尼财政部长英卓华表示,自然灾害每年给印尼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8万亿印尼盾(1美元约合1.46万印尼盾)。
为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印尼政府不久前制定了《国家灾害管理规划(2020年至2044年)》,旨在提供全面综合的灾害管理计划,为中央政府、军警和地方政府规划与实施灾害管理提供参考。该规划广泛涉及灾害识别与评估、分析潜在灾害影响、减灾方案、灾害影响准备与管理机制等内容。
印尼政府每年投入约5万亿印尼盾用于全国减灾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减灾资金会根据情况不断追加。印尼财政部经济学家阿德利亚认为,印尼开展减灾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灾害筹资政策制定,提高融资效率,并确保相关资金以最有效的方式用于灾害管理。
政府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努力提升地震、海啸和火山灾害建模能力,并制定了详尽的海啸淹没图和准确的海啸预警与地震影响信息等,以评估潜在事件影响,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提高灾害抵御能力。以万隆理工学院为代表的高校启动了地震与主动构造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加深科研人员对本地区复杂地质构造环境的了解,为本国培养从事地震等危险领域工作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