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种备选方案,只有排放至大海成本最低?日本核废水还有其他出路吗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日本政府13日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排放至海洋,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日本政府方面一再试图解释“这是综合考虑的最优解决方案”,但当真除了将核废水排进大海以外,就没有其他危害更小的办法了吗?
日本《东京新闻》13日称,目前所有储存核废水的设施总容量约为137万吨,预计到2022年秋季达到极限。据介绍,这些核废水在存储前,首先经过“放射性废水净化装置”的处理,其中包括放射性元素锶、铯吸附装置、反渗透膜除盐装置以及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在排放到大海前,若有必要应该再次进行净化,然后用海水将其中放射性元素氚的浓度稀释100倍以上,使其降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的1/7。根据相关要求,东京电力公司一年内排放的核废水中,氚的含量应低于事故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标准。预计排空全部核废水需要数十年。
为什么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如此难以处理?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统计,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中共含有62种放射性元素,即便净化处理之后,除了难以去除的氚,也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放射性元素,包括碳14、钴60和锶90等。它们随核废水被排放到大海后,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对人类也存在潜在的毒性。
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净化这些核废水呢?实际上,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曾就核废水的处理方案商讨过应对措施。2016年6月,日本政府组织专家召开会议,汇总包括地层注入、排入海洋、水蒸气加热释放、电解大气释放和地下掩埋五种备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