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单珊
6月11日,在风光旖旎的英国康沃尔郡,一群活动人士头戴G7首脑形象的头盔,在海滩上“争夺”疫苗。
当天,G7峰会在该郡海滨度假村卡比斯贝开幕,而群众自发组织的抗议七国集团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疫苗分配、社会公平等领域“承诺多于行动”,成为开幕式的最强“杂音”。
这场约翰逊精心攒的“国际局”,是英国正式脱离欧盟后真正意义上的首场大型“主场外交”,也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的领导人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为此,英国政府斥资7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3亿元)安保费用,筹备数月之久,调动数千名警察、警犬、警用快艇乃至无人机来保障本次峰会的顺利进行。
不过,细数近年的G7峰会,最吸睛的并不是各种抗议活动和安保措施,而是各国各家的“面和心不和”: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拒绝在G7联合声明上签字,引起不小的风波;2019年,G7只发布一份极短的联合声明;2020年的G7峰会更是受到疫情影响而被迫取消。
根据本次议程,从新冠疫情中恢复是此次峰会首场讨论的重点议题,G7领导人还将就经济、外交、气候问题等展开讨论。
10亿剂难填“疫苗鸿沟”
峰会开幕的前一天,东道主英国就开始吹风——G7领导人将在峰会上同意扩大全球新冠疫苗的生产,计划向全世界提供至少10亿剂疫苗。其中,英国、加拿大和欧盟各“认领”了1亿剂,而美国大方表示将捐赠5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