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掀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地方敷衍工作虚报数据、顶着群众举报继续违法排污、设备损坏直接照搬照抄数据?对不起,没门!
针对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日前通过新华视点栏目播发了九篇重磅文章,引起网友热议。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环保“账”该算算↓↓
“计算失误,请您原谅”:这里有笔糊涂账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湖南洞庭湖区调查化肥减量情况,就遇到了这样一笔“糊涂账”。
洞庭湖区化肥减量行动有个背景:洞庭湖平原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化肥所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洞庭湖重要污染排放来源。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2018年11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特别提出到2020年洞庭湖周边地区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以上。
督察组在湖南省统计局调阅各地市历年化肥减量数据时,发现了第一个反常情况:2018年国家提出10%以上减量目标,洞庭湖区一些县市2019年环比一下剧降十几个百分点。此前多年,这些地区化肥使用量保持相对稳定。这其中,会不会出现虚假情况?
抓住这条线索,督察组下沉出现异常数据的县市调查,发现了第二个反常情况:一路上,督察组在田间地头访问几十位农户,都说这两年化肥使用并没有减量,有的还说使用量增加了。这与统计数据反映的化肥减量趋势大相径庭。
ink="%7B%22cover%22%3A%22%22%2C%22desc%22%3A%22%22%2C%22id%22%3A%22sr8wo2_885589%22%2C%22size%22%3A856.62%2C%22width%22%3A800%2C%22height%22%3A533%2C%22url%22%3A%22https%3A%2F%2Fm1-1253159997.image.myqcloud.com%2FimageDir%2Fbb3eb1917da714d6c89a4c645f7b3ef6.png%22%2C%22tags%22%3A%5B%5D%2C%22time%22%3A%22%22%2C%22mime%22%3A%22image%2Fpng%22%7D" alt="关于这次中央环保督察,有哪些账必须算?"/>
督察组在常德市汉寿县围堤湖开展实地走访,群众反映近年来化肥没有减少,甚至有增加。
数据如此反常,令人感到困惑,问题出在哪里?督察组在这些县市了解化肥减量数据是如何统计上来时,发现了更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
在一乡镇,督察组问统计人员,手头有没有历年上报的化肥减量报表,回答说没有。就在沟通过程中,督察组发现,办公桌上就放着一张今年的化肥减量报表。再一翻,还有两张前两年的报表。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几张报表上几年的化肥使用量竟然一模一样,都是31680吨。
在一县统计局,督察组问统计人员,化肥使用量数据是怎么收集上来的,回答说电话口头报一下、微信里说一声。统计局领导称,化肥使用量这个数据,说实话,没有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重要,你们不问,都没有注意到还有这个数据。
在一县农业农村局,督察组问土肥站负责人,去年2000多吨的化肥减量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位负责人解释说水稻双季稻改一季稻减少种植面积6万亩,油菜种植面积减少4万亩,每亩作物减少化肥用量22公斤,合计减少2200吨。逻辑上没问题,但督察组一调阅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数据,发现水稻、油菜的实际种植面积不降反增了几万亩。面对如此情景,这位负责人称:“计算失误,请您原谅。”
在省统计局,督察组查阅数据联网直报平台数据,平台上各县市统计局什么时候报的数据、报了多少、什么时候修改以及怎样修改,痕迹一目了然。仔细一比对,发现有的县市数据在平台上已然录入,但此时该县所辖乡镇的数据还没有报到县里面。
统计过程中出现如此种种“早产”“美容”“打架”怪相,化肥减量数据自然是一笔“糊涂账”了,可信度可想而知。
数据上“糊涂账”,来自思想上的“糊涂”。督察组一针见血指出,当地没有深刻理解化肥减量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没有深刻认识化肥减量对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解决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内生动力不强。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不力,化肥减量工作不严不实、敷衍了事、浮于表面。
雨水池里有笔“蒙混账”
一条河流,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故乡的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让人无限眷恋。然而,记者近日跟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督察一线发现,一些地方的河流正遭遇严重污染,当地居民深受其扰。
督察组通报的涉河流污染案例触目惊心:云南保山主城区隆阳区每天约4.5万吨污水直排“母亲河”东河;湖南湘潭码头大量雨污水、煤炭淋溶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排湘江;广西崇左大量污水直排左江。
尤为恶劣的是,河南汝州天瑞焦化以“零排放”之名肆意排污,且自2017年以来,仅仅可查证的群众举报就超29次,但却“安然无恙”,仍能继续违法排污。
督察组决定一探究竟。
督察人员到达现场时,大型施工机械正在天瑞焦化厂区外排水沟渠紧急清理漂着油花的污水和底泥,场面一度混乱不堪,焦油味十分刺鼻。
ink="%7B%22cover%22%3A%22%22%2C%22desc%22%3A%22%22%2C%22id%22%3A%22yqwfdr_972490%22%2C%22size%22%3A1021.93%2C%22width%22%3A1080%2C%22height%22%3A608%2C%22url%22%3A%22https%3A%2F%2Fm1-1253159997.image.myqcloud.com%2FimageDir%2F62a95d0bb03c9483f50982f8ebd54719.png%22%2C%22tags%22%3A%5B%5D%2C%22time%22%3A%22%22%2C%22mime%22%3A%22image%2Fpng%22%7D" alt="关于这次中央环保督察,有哪些账必须算?"/>
挖掘机在清挖污水和黑臭底泥
明明是雨水排水口,为何会流出黑色带有焦油味道的污水?带着疑问,督察组直奔厂区内的雨水收集池,只见一层油花浮在水面,旁边的雨水井也露出马脚。
“这是收集雨水的?”督察组专家开门见山。
“就是雨水。”厂区工作人员解释道。
“只是厂区雨水的话,应该没有这么大的(焦油)味儿,这个味道从哪里来呢?”
“可能是设备检修或者冲洗的水进入到这里。”
在督察组专家的追问下,厂区工作人员开始支支吾吾。
“车间设备冲洗水怎么能进这里呢?应该进污水处理设备,感觉这个味道很重。”
督察人员表示,有大量污水混入雨水系统间接外排。
在质疑和事实面前,厂区工作人员没了回应。
字迹雷同数据照搬:报表里面有假账
在天瑞焦化厂区内的焦化废水处理站,督察人员发现,超滤反渗透设备自2014年投运以来,累计运行时间仅有十几天,中控系统仪表大量损坏未及时修复。调出纸质运行记录,上面的字迹雷同,数据照搬照抄,落款却不同。
设备成了摆设,记录公然造假,环保责任“空转”,治污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项目建设审批要求,天瑞焦化的废水应实现“零排放”。但督察组聘请焦化行业专家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并开展厂区水平衡测算后发现,天瑞焦化无法实现“零排放”,初步估算每日外排污水数百吨。
这些污水经过一片农田间的沟渠,蜿蜒流入一个没有任何防渗措施的污水坑。这个坑距当地“母亲河”汝河不足400米。
ink="%7B%22cover%22%3A%22%22%2C%22desc%22%3A%22%22%2C%22id%22%3A%22oqgh62_147891%22%2C%22size%22%3A1.2%2C%22width%22%3A1080%2C%22height%22%3A606%2C%22url%22%3A%22https%3A%2F%2Fm1-1253159997.image.myqcloud.com%2FimageDir%2F2bbd38d6b12fc532f16c066417eb4bf5.png%22%2C%22tags%22%3A%5B%5D%2C%22time%22%3A%22%22%2C%22mime%22%3A%22image%2Fpng%22%7D" alt="关于这次中央环保督察,有哪些账必须算?"/>
天瑞焦化厂外排污水流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