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成为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我国从2016年起陆续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近期公布的5个国家公园是如何评选的?这些国家公园有哪些特点?
10月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和5个国家公园的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答。
5个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成效明显
唐小平介绍,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2016年开始陆续启动。2020年,国家林草局委托第三方中国科学院牵头,16家单位参与了评估验收工作。
评估验收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禀赋的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对整个体制试点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验收。总体来看,10个试点区基本完成了体制试点各项任务,取得了可复制、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此次公布的5个国家公园,在评选中,符合国家公园设立的标准和规范。
记者了解到,《国家公园设立规范》于2020年12月22日实施,其中,认定指标涉及三方面,国家代表性指标包括生态系统代表性、生物物种代表性、自然景观独特性;生态重要性指标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复原性、面积规模适宜性;管理可行性指标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管理基础、全民共享潜力。
唐小平表示,在对试点国家公园进行评估验收时,要对照这9项指标,公布的5个国家公园都符合9项指标要求。这5个公园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成效明显。同时,认真处置了一些矿业权、人工商品林等矛盾冲突,在社区形成了设立国家公园的共识。
“5个此次未设立国家公园的试点,像祁连山、神农架、香格里拉普达措、钱江源和南山,总的试点任务完成得不错。”唐小平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边界范围,妥善解决矛盾冲突,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推动国家公园设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