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科学院院报》:新冠A类病毒更多发现于美澳病例
[文/观察者网 程小康]新冠病毒到底从哪里来?一直是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因为武汉疫情最先爆发,美国的一些政客在公开场合总是嚷嚷着“武汉病毒”、“中国病毒”,试图污名化中国。
近期,关于新冠病毒起源问题的研究有了新进展,不过,就研究结论看,似乎对美国指控中国的说法不利。最新的研究发现,新冠A类病毒更多发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受感染者,在武汉只有极少数案例。
A类新冠病毒更多发现于美国病例
4月8日,一篇由英国和德国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文章题为《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第一作者为剑桥大学的Peter Forster博士。
ink=""/>
截图自《美国科学院院报》官网
论文内容显示,研究人员按照进化关系,将新冠病毒变种分为A、B、C三类,A类和从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为相似,更多的发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受感染者,研究人员称A类病毒为“爆发根源”(“the root of the outbreak”)。B类毒株是中国境内的主要类型,C类在欧洲大规模传播,亚洲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韩国也出现此类型。
2月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题为《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论文,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与蝙蝠的冠状病毒相比,具有96%的相似性。基于此研究,Peter Forster博士的研究团队,在其论文中将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设定为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