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刷新了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十的亚洲电影。该片对神话故事的创新演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IP的巨大潜力,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转型的新起点,为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带来新启示。
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神话。《哪吒》系列动画电影在保留哪吒故事核心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改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谷卿介绍,现在大众熟悉的哪吒形象主要由一些文学作品奠定基础,尤其是小说《封神演义》对其形象的凝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哪吒系列电影通过创新改编,让哪吒这一形象的内核更丰富,更容易被当代观众接受。电影中哪吒和敖丙的关系也进行了有创意的改造,他们不再是小说里那个“恶霸孩童”和莫名枉死的少年,而是朋友一起对抗天命,体现了导演的悲悯和反思。“我命由我不由天”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回答了“人由什么定义”的重要问题。“因为我们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则进一步升华了电影主题。
《哪吒》系列电影中的结界兽凭借独特的造型和憨憨的性格走红。制片人刘文章透露,结界兽的形象设计取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元素。三星堆博物馆对此表示认可,认为这种创新运用让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穿越到现代,用搞笑气质征服全场。
不少网友发现,《哪吒》系列电影里还有很多“文物彩蛋”,如七色宝莲形似河北博物院的博山炉,太乙真人的酒杯与甘肃省博物馆的彩陶罐相似。这些细节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当代性,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共享IP,可以合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