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失去航运业,全球的经济将面对何种困境?
编者按:苏伊士运河的堵塞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陆地上的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一维持着全球日常生活的庞大航运体系以及它背后蕴藏着的诸多问题。事实上,航运产业面临着成本过高、运货量巨大、员工薪水较低等内部问题。另一方面,来自某些国家的GPS干扰,与“入侵他国海域”后带来的外交纠纷也困扰着航运产业。本文原载于《外交政策》,原题为Without Shipping, the Global Economy Sinks,本文作者伊丽莎白·布拉(Elisabeth Braw)是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究员。
苏伊士运河航道恢复通行已有超100艘船只通过
堵塞苏伊士运河的超级货轮已经重新浮出水面,但长达一周的运河堵塞让全世界公众看到了全球航运的脆弱。数十亿人的生计依赖于航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涉及到从橙子到机械到港口工人的一切,以及组织每一个步骤的复杂软件——但他们却忽略了其中的许多漏洞,直到问题出现。
事实上,长赐号造成的运河的堵塞是一个有益的提醒:许多其他的事故也会扰乱全球航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对驶往德国的航运进行了有效的封锁,导致了饥荒。1967年,当时的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针对以色列船只关闭了亚喀巴湾,此举帮助引发了六日战争。想想敌对政府欺骗船只导航系统的前景吧。如果菲律宾、印尼或俄罗斯停止向世界提供水手,那又会怎样?
1975年,平均每天有26.6艘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到2019年,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达到每天51.7艘。到2019年,这些船满载着更多的石油、水果、汽车零部件、动物、谷物、建筑设备、服装,以及全球公司和消费者每天所需的基本所有其他物品而来——平均每天达3307吨,而在1975年,这一数字为240吨。